疫情防控下,冲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等,起早贪黑,连续作战,身心疲惫,这些人群的心理问题需加以关注。
“今天送在东隔离人员回家了,接下来开始7天居家隔离,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吃一顿小龙虾……”这是我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蒋女士入驻隔离点工作的第14天,也是送隔离人员返程的一天,这一刻,积压在她身上的所有不良情绪似乎都得到了释放。
14天的隔离生活,蒋女士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波澜?电话那头的她说,自己主要负责联络隔离人员和协调物资,这是她第一次“零距离”地投身抗疫,“隔离酒店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刚到的那几天,几乎每天早上5点钟就醒了……”
由于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工作杂、任务重,每天都要频繁开展登记、测温、消杀等工作。每一项工作必须格外仔细,同时还面临着潜在风险,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对于站在“疫”线的蒋女士来说,她不光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更要经受精神上紧张、焦虑的多重压力。“曾经凌晨去采购,买小孩的奶瓶、衣服,也买过降压药……”集中隔离点工作千头万绪,蒋女士说,自己要付出足够真诚的服务,耐心倾听诉求,并设法满足,事无巨细。
工作的压力是一部分,最让蒋女士担心的是自己是否会不慎感染。不久前,一名同伴开始咽痛、咳嗽,虽然经过检查一切正常,但一种莫名的恐慌笼罩在酒店的周围……在这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一点点风吹草动便能揪起每个人的敏感神经,平日里习以为常的小毛病在这里瞬间被放大,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