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今,戴口罩、扫“场所码”、做核酸、居家隔离、定点隔离、非必要不出市等,已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疫情发生后,生活被打乱了应有的节奏,身心也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抑郁等。“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慨。3月份,世卫组织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增加了25%以上。面对疫情这一“应激源”,市民、一线人员,该如何在抗疫的同时为心理“防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