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阿宏果园当家人许国宏 田园变果园 苦辛化香甜 2022年05月11日  

  □通讯员 蒋永兴

  五一小长假,天公作美,位于画水镇紫薇村的阿宏果园人潮涌动。果园的主人许国宏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早上5点钟就到果园,脸庞被太阳晒得黝黑,一身泥一身汗。由于忙着管理果园,络腮胡子好多天没有刮,头发也两个多月没理,小孩子见了都叫他“爷爷”。

  其实,许国宏才47岁,独生女儿还在南马高中读高三。

  贫寒少年勇挑家庭重担

  1976年3月,许国宏出生在画水镇紫薇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年轻时劳累过度得了哮喘,丧失了劳动力,常年离不开药罐子;母亲上山砍柴摔伤得不到救治,落下终身残疾。许国宏的两个哥哥读了几年书就出门学手艺,一个做木工,一个做油漆。许国宏边读书边干农活,吃不饱肚子又缺乏营养,12岁时身高只有一米三,还没有粪桶高。许国宏就把粪桶架和粪桶箍都给缩短了,挑栏肥到田里。上初中后,两个哥哥为生计都去了广州,许国宏就差不多把农活全包下了。

  尽管家庭负担重,许国宏应届中考还是考上了画水中学。但是家境不允许他再读书,他只能到广州打工,跟着大哥学做木工再跟二哥学做油漆,两门手艺都很快入门。3年下来,他攒下了20多万元。但想到家中患病的双亲,他又放弃了赚钱机会,回乡奉养父母。

  办厂亏本夫妻联手解困

  回乡后,许国宏又学了半年的裁缝,在村里租房办起了服装厂,做运动服,打包批发。头三年,许国宏赚得盆满钵满,计划着造房子。没想到后来经销商拖欠货款,3年后血本无归,亏了30多万元。2000年,许国宏跟着同学到北京做小百货生意。本金小,生意做不大,盈利也就少,“飘在北京,只是混混过”。2002年,27岁的许国宏过年回家,邻居向他介绍了黄田畈旭光村的女青年蒋瑞丹。女方家在镇上有收租金的街面屋,父亲是国企职工。双方条件是天差地别。但是,介绍人说许国宏肯钻研能吃苦,就凭这一点,蒋瑞丹的父母认可了他。结婚以后,夫妻俩就到北京做生意,次年女儿出生。

  北京奥运会前后,北京市中心市场外迁,许国宏就于2009年回到紫薇村,创办了工艺饰品厂,专门做婚庆产品。这是个冷门,会裁缝又办过服装厂的许国宏,对办好这个厂信心满满。2013年,他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买下了一个摊位,销售自家产品,生意红红火火。仅用两年,夫妇俩就还清了债务,还圆了新房梦。

  回归田园坚信苦尽甘来

  许国宏自家有两亩地。因为远离水库,加上原有的泥土水渠塌的塌堵的堵断的断,根本就引不到水,不能种水稻。早些年种玉米和红薯,产量很低收成甚小,甚至要赔本,所以一直荒芜着。

  2017年,许国宏的企业走上了正轨,他又惦记起这两亩地,雇请了人工和机械,把这两亩地给清理翻耕了,种植了桑葚苗。

  从此之后,许国宏白天在厂里忙,早晚在地里忙。令人欣慰的是,桑葚第二年就有了少量产出,第三年就进入盛果期。

  吃着酸酸甜甜的桑葚,许国宏就像吃着胜利果实一样,喜不自禁。他跟妻子商量,村里那么多土地,同样由于缺水灌溉、土层薄瘠的原因,种不了粮食作物,抛荒很多年,都成了“柴山”,不如去租过来办个果园吧。蒋瑞丹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深知老公“爱钻”的韧性,也就同意了。2018年,许国宏就挨家挨户上门寻租,第一期租下了6亩地,全部种上了桑葚。他还注册了“阿宏果园”,准备办成上规模的百果园。

  为了把桑葚种好,许国宏向专家请教,于2020年给两亩桑葚搭建了12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当年就出了效益,桑葚采摘期由原来的谷雨前后提早了一星期,卖出了好价钱,还躲过了“倒春寒”。不幸的是,当年5月7日因为强对流天气产生龙卷风,刮倒了大棚,砸掉了尚未采摘的桑葚,还压倒了一大片桑树。事后,他搭建了更坚固的大棚。随着技术进一步到位,今年,许国宏已经把桑葚的采摘期提前到了清明节,采摘期也延长了,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蒋瑞丹的母亲朱玉泉年轻时在生产大队养过蚕,去年以来,蒋瑞丹在母亲的传帮带下,利用桑叶养了两张蚕种,产出了两斤多蚕丝,增加了额外收入。

  原产地东南亚的蜜葚,甜度更高口感更好,售价是常规品种的三四倍。2019年,许国宏从浙江农科院引种了2亩蜜葚,有问题就向嘉兴基地请教。实际上,嘉兴基地的技术当时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挂果以后不成果的问题,基本上还是靠许国宏自己摸索解决。他反复试验,2021年还真产出了奶白色的蜜葚。今年,果园的蜜葚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受到了客户青睐。

  现在,阿宏果园的桑葚已经扩种到了10亩,他还种了枇杷、水蜜桃、樱桃等。2020年,许国宏向浙江农科院浦江基地引种了5亩地的车厘子。由于气候条件不适宜,果苗栽了死、死了栽。许国宏屡屡跑到基地请教专家,反复试验,车厘子终于活了下来,今年其中一棵车厘子还开出了花,这让许国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享受到了田园乐趣的许国宏坚信,只要肯“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的“百果园”总有一天会给他带来想要的甜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