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贡品,失落时光深处 2022年04月27日  

  “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翻开《茶经》,赫然可见东白茶在唐时已跻身名茶之列。

  公元780年,诗人戴叔伦领监察御史里行一职,治理东阳,“抚百姓,抑豪强,发展农桑,政通讼简”。获悉老友陆羽正在浙江考察茶叶生产,戴叔伦当即邀其前来考察东白山茶,从而为东白山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品鉴结论。

  在《茶经》中,陆羽还提到:“产茶者十三省四十二州,婺州东白者为名茶,大盘山、东白山产者佳,列为贡品。”由此可见,东白山所产的茶叶,唐代时已列为贡品。公元825年,李肇在《国史补》中将婺州东白、蒙顶石花、睦州鸠坑、顾渚紫笋等15种茶叶列为名茶。

  唐太和六年(832),东白山上建起禅林院,香火鼎盛,需茶益多。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兵锋直指东阳。史载黄巢曾屯兵东白山禅林院,“部属多饮茶”。

  宋建炎二年(1128),东白山禅林院重建大殿,张志行撰写碑文,“又土产春芽,名在茶谱,与壑源顾渚播扬天下。前世学道之士,即古寮为禅林,建精蓝,舍缁徒,跨若干年,所出奇释子,堪为空门津梁者,盖亦非一”。可见自唐代有东白山禅林院起,东白山所产名茶就被称为“春芽”。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茶叶滞销,茶园荒芜,东白春芽销声匿迹。千年贡品,失落于时光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