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炳,字元质,号观麓,南宋东阳仁寿乡马择桥头人,曾官授主簿。民国《浙江通志稿》称“其家以赀雄于东阳,与郭氏埒”,其家资富有可与郭宅长衢郭氏比肩。吴文炳见到郭氏建造石洞、西园、南湖等书院,于是也在居所东面的磁窑溪之南建造安田义塾,供宗族乡党子弟和四方俊彦就读,礼聘四方名士任教。
安田义塾首任山长为徐畸(1127-1210),字南夫,又字叔范,兰溪香溪人,而磁窑溪此前也称香溪。徐畸跟随著名理学家朱震修习《易》,得其旨要,学成后在家乡隐居教授子弟。乾道年间(1165-1173),朝廷举贤良方正,征召徐畸入朝,他婉言谢绝:“以经淑人,得之而仕,是亦仕也。”他觉得只要自己所教的学生能通过科举考试而为朝廷所用,也就和自己出仕为官没什么两样。
由于徐畸学问优长,品行端方,到安田义塾任教后,义塾声名远播,“一时耆英多往来其间”,就连在民间奉为神明的“济公”也和他交往甚深,在此时来到东阳,化募六十余万文钱,于淳熙九年(1182)到淳熙十二年(1185)重建横店禹山大智寺,令这座毁于北宋宣和末年兵燹的古刹“灿然有可观”,徐畸还为此撰写了《重游禹山会大智院新修记》。
吴文炳待己素来节俭,在建造义塾一事上却“挥金如土”。徐畸在《安田义塾记》中评价其建造义塾用心其深,“其事可书而不胜书也”“用材鸠工,百役所须,历时几何,为钱若干,虽累万计,不论可也”,吴文炳为建义塾到底投入多少钱,已无法精确计算。
东阳人把建房子视为最大的“面子工程”,吴文炳也不例外。在他精心营造下,安田义塾“燕休有亭,宾射有圃,疏涤有池;而楼以藏书,庾以储粟,列于左右前后;而莳果毓蔬,大抵日用所须而具焉”。在这座“民办学校”内,亭阁、射圃、泉池、藏书楼、粮仓莫不具备,每日所食的水果和蔬菜,都能按需供给,确保师生安心无虞。
徐畸对安田义塾的环境,更是不吝赞词:“诸峰闯于大门为奇秀,而松篁参错,环其三面。其幽靓敞闲以宠丽,乃群居聚首,游藏修息为宜,则虽郡以十数,邑以百数,所谓家塾者莫尚焉。”义塾开门见山、松竹环绕,屋舍清幽洁美、高大宽敞,在十数个郡上百个县即如今一个省的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妥妥的全省“最美”义塾!
如今,南马镇下安恬村已修缮了小宗祠,设立了“磁窑古塾”景点,作为这座“最美”义塾的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