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娟
风起,叶落,声声敲打窗棂。风中的思念,随细雨滑落,那是母亲的呼唤。
母亲是勤苦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年代,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的她没有机会上学。但她聪慧能干,无论什么活儿一看就会,里里外外一把手。有好几次,母亲经过村校,不由自主地站在门外听。有一次老师提问,教室里一片寂静,母亲居然怯怯地说出了答案。村校的教书先生特意找到外婆,直夸母亲聪慧。终于,在一个秋天,外婆答应母亲半天上学,半天干活,母亲高兴极了。尽管只有半天,母亲却非常努力,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期末,老师奖励她铅笔和本子——以前,她都是用哥哥的旧铅笔,或者捡别人扔掉的小半截铅笔。
读了两年村校,家里杂活越来越多,懂事的母亲就不再上学了。但她自学了很多知识,在担任村支部委员和妇女主任期间,她会写所有村民的姓名,会读各种通知文件。母亲说,村民信任她,她就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因为为人善良正直,工作勤奋能干,新中国成立初期,母亲曾经多次当选县人民代表。
记忆中,母亲似乎没有闲着的时候。早上我起床,她已经把田里的新鲜蔬菜采摘回家,烧好早餐,然后出去干活,傍晚回家烧饭,晚上还要在灯下做手工活。为了补贴家用,母亲什么活都干。我很小的时候,经常站在母亲身边,痴痴地看她绣花,只见银针忽上忽下,彩线飞转,一转眼,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就出现在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的水草浅浅浮着。母亲不仅会绣花,还会镶边,缝制衣服。姐姐的衣服旧了,母亲剪去磨损的地方,拼接上布头,一件别致的小衣服就出现在眼前。我喜滋滋地穿上,丝毫看不出是姐姐的旧衣服改造的。
最喜人间烟火气,且以凡心渡风尘。母亲不是厨师,却会烧各种美食,她常常就地取材,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我成家后,学会了做各种饭菜,但是总没有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极巧,每年端午包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呈现一个精致小巧的粽子,我却连个粽子角都包不出。我好奇地问她手艺怎么这么好,母亲说,熟能生巧呗,做着做着就会了。这简单朴素的话,让我品味好久,促使我更努力地奋斗。
无所不能的母亲,如同上帝派来的守护神。总以为,母亲会这样一直守护我,不料,我们的缘分竟然这么短。一年多前,那个凄冷的夜晚,母亲走了……往昔所有的轻慢和忽略,所有以为来日方长还能弥补的遗憾,随着她的离去,变得遥不可及。
时间就像野驴,一去不返。风悠悠吹起,飘来我熟悉的母亲的味道。刹那间,两行热泪,淌过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