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的蒋昌道,面目模糊,其字亢松,号友松居士,平生轻财好义。
他的财富多到什么程度,又是依靠什么途径致富?家谱中只字未提。在他去世后,好友乔行简撰写祭文,也只提到他“由心铢寸以起家兮,独疏财而尚义”,说他是依靠节俭积攒了大量财富。
然而,祭文里同时提到,蒋昌道一生以文学自负,学问为一乡所推崇。既能认真做学问又无生计之忧,前提是得有不菲的祖产,包括大量田地和房屋。因此,蒋昌道是妥妥的“富二代”。
但蒋昌道并非世人印象中的“书呆子”。乔行简在南园书院任教时,蒋昌道经常找他交谈,“纷笑语之终日兮,常日夜以忘疲”,两人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经常通宵达旦,显然这是个性格阳光之人。这对忘年交还经常一起追逐“诗和远方”,“沐春光之骀荡兮,玩秋月之婵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兮,载追随之东西”,相携同游,春花秋月,行迹如风。
这样一个举止浪漫的文人,在乡里却人气很高。他时常“捐谷以济饥荒”,甚至设立义仓救济乡亲,被称为“一乡之善士”,受到乡民拥戴,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因此,虽然他富甲一方,却并未被“仇富”。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财富不仅得以巩固且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