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陆畅 “这是一段我会永远珍惜的经历” 2025年09月04日  

  □记者 杜超君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昨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在大会暖场环节,首都40所高校的3000名学生组成合唱团,齐声高唱抗战经典曲目。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的东阳学子陆畅就是合唱团一员。

  陆畅今年20岁,老家在画水镇。昨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那头她难掩激动:“10年前的9月3日,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今天,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作为合唱团的一员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昨日上午,合唱团共演唱了《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首抗战经典歌曲。“在合唱正式开始之前,现场很安静,大家都翘首以盼。”陆畅说,“虽然已在天安门广场彩排过3次,但正式合唱时那种震撼仍超乎想象。合唱团所处位置的前方是天安门城楼,当阅兵仪式开始的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松花江上》的旋律缓缓响起,3000个年轻人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响彻广场上空。“站在合唱团中间,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耳朵里是军乐团演奏的铜管乐声和大家激情澎湃的歌声。”陆畅说,“当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仿佛看到英雄们浴血奋战的身影。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们要不断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去守卫我们的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二学生的陆畅此前并没有声乐基础,当学校发布合唱团的招募通知时,她毫不犹豫报了名。“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是难得的荣誉。”经过层层选拔,她如愿入选。

  荣耀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为确保演出万无一失,从5月底到9月3日正式演出,陆畅和同学们每周要训练五六次,内容涵盖声乐发声技巧和体能、形体锻炼。“尽管训练密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特别有意义。”陆畅认真地说,“这是一段我会永远珍惜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