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奥琳 通讯员 姜孝波
本报讯 “我就摔了一跤扭到手腕,没破皮没流血,怎么会这么严重?”近日,在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内,56岁市民王先生举着肿胀发紫的手腕,满脸困惑。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扭伤,竟让他的白细胞飙升,险些引发败血症。
事发当天,王先生在家门口不慎滑倒,右手腕撑地扭伤。当时仅见轻微红肿,他自行涂抹红花油后,便以为“养养就好”。不料次日手腕肿胀加剧,连筷子都无法握持。家人紧急送医后,检查结果各项数据均指向严重感染。经过进一步的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显示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这种细菌已通过扭伤处入侵,引发关节脓肿和血流感染。医生表示,若再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败血症,危及生命。
“皮肤明明完好无损,细菌从哪儿来的?”面对王先生的疑问,该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叶挺华解释道,感染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微小皮肤损伤,二是其他部位的血源性播散。王先生的感染极可能源于扭伤造成的“隐形伤口”。
扭伤引发的局部炎症会使血管扩张、组织液积聚,形成温暖湿润的“细菌培养皿”。细菌在关节腔疯狂繁殖,通过血液扩散,随时可能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叶挺华介绍,这类细菌平时可能存在于口腔、皮肤表面,属于条件致病菌,健康人接触不易感染,但身体有创伤、免疫力下降时,它们就会“趁虚而入”。
生活中,很多人把扭伤后的肿痛当作正常现象,往往延误了有效治疗。叶挺华提醒,要正确区分普通扭伤和感染性损伤。从疼痛性质看,普通扭伤疼痛会随休息逐渐减轻,感染引发的疼痛是持续性胀痛,夜间更剧烈甚至影响睡眠;红肿范围上,普通扭伤局限在受伤部位、边界清晰,感染时红肿会向四周扩散,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且发烫;全身反应方面,普通扭伤不会发烧,若出现体温超过38℃、寒战、乏力等症状,极可能是细菌入血的信号。扭伤后若红肿热痛超过24小时不缓解或症状加重,一定要立即就医,切勿因“硬扛”而让小伤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