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凝心聚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军民双向奔赴催开“双拥繁花” 2025年08月06日  

  □记者 徐帆

  昨日清晨,走进市博物馆前的双拥主题公园,孩童嬉戏玩耍、老人悠闲聊天,充满活力的场景与“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标语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从有精度的政策落实,到有温度的军地服务,再到有热度的全民参与——东阳,这片红色热土,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谊源远流长。从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到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我市持续健全双拥工作机制体系,军政军民同心协力,不断擦亮“东阳双拥”金名片,谱写军政军民团结的新篇章。

  “敲锣打鼓送喜报的那天,整个村都知道我儿子立功了。”今年春天,千祥镇村民陈先生家热闹非凡,一支由市双拥办、市人武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的报喜队伍,为现役军人陈军昂家庭送来三等功喜报。现场,送喜报队伍高举横幅,手捧喜报,为军人军属们披挂绶带,送上立功喜报和慰问金,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尊崇背后,是政策的精准发力。去年,我市将现役军人三等功奖励金从800元提高至2000元,让荣誉更有分量。从2023年为45户立功家庭送喜报,到今年覆盖192户,“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氛围深入城乡肌理。

  在今年召开的军地协调会上,针对驻东某部提出的“官兵子女上学出行难”“训练场地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当场敲定解决方案:新增一辆校车保障军人子女出行,增建一条塑胶跑道完善训练设施。近年来,我市将双拥工作纳入政治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构建起“党委领导、军地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高效机制,先后出台《东阳市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东阳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细则》《东阳市军人随军家属安置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提升双拥工作规范化水平。

  “‘后方’连着‘前线’,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是让官兵安心服役的关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完成81名军官、122名士官转业安置,31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10名随军未就业家属领取生活补贴金,妥善安排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就读。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官兵少了后顾之忧,多了建功的底气。

  做好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亦是对现役军人的最好鼓舞。我市全面落实优抚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优待抚恤补助,同时建立百岁老兵、烈士父母关爱长效机制。为让老兵们享受应有的待遇,工作人员跑遍市档案馆、市人武部、医院等,为退役多年、缺原始病历的带病回乡老兵查找材料,切实让政策红利温暖每一位优抚对象。

  同时,我市持续叫响崇军品牌,营造浓厚拥军崇军氛围。每年春节前,我市都会组织书法家走进军营写春联、送福字,增进军民情谊。在“军民鱼水情 篮球聚同心”友谊赛、“八一”军地足球赛等活动中,企事业单位的球员与部队官兵同场竞技,畅叙情谊。从机关到基层,从单位到个人,全民参与双拥工作热度持续升温。我市还创建了双拥主题公园,市中医院挂牌“崇军医院”,140余块双拥广告牌遍布城乡。

  双拥工作是一场军政军民的“双向奔赴”。驻东部队广大官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应急抢险、乡村振兴等工作,连续多年组织官兵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