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奥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振兴路夜市热闹非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家手工针织品小摊格外引人注目。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发夹、发圈、玩偶挂件等做工精细、色彩清新,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老板,这个手机挂件怎么卖?”“25元一个,都是我亲手制作的,欢迎选购。”摊主王苹一边熟练地编织毛线,一边热情回应顾客。这名95后姑娘用一根钩针、一团毛线,在摊位上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
2016年,王苹便在振兴路夜市做起手工针织的生意。起初,她只是单纯对织毛衣有着浓厚兴趣,然而,毛衣复杂的织法让她意识到,或许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她去探索。她逐渐察觉到,许多人对纯手工制作的物品情有独钟。王苹果断买来材料,一头扎进网络,自学手工编织发夹、婴儿鞋等小物件。
现在,王苹的摊位每天下午四点半准时开张,一直营业到凌晨一点半。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她意识到,要想赢得顾客芳心,产品必须具备多重魅力。首先,外观要出众,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其次,产品实用的同时价格得亲民,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更为关键的是,要能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全身心投入每一款手工针织品的制作中,力求款式新颖独特、价格亲民。正因如此,她的手工针织品广受欢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能有七八百元。”王苹说。
除了在夜市摆摊,王苹还积极拓展业务,承接原创定制单和直播订单。直播间里,她一边热情售卖商品,一边免费传授编织技巧。客户既可以购买成品,也能购买图解自行制作。精湛的手艺与耐心的教学不仅让她的快手账号收获了6万粉丝,更让40多名学员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傅”,这些人里既有年轻学徒,也有上了年纪的老人。
此外,她还偶尔为顾客提供手工针织体验。“亲手制作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形容。”王苹分享道。她的顾客跨度颇大,年轻人热衷于定制发卡、花束,中老年人偏重于预定孩子的衣物鞋履。现场,大学生方学蓉挑选了几个发夹和一个玩偶挂件,准备送给小侄女,“这些发夹和挂件太可爱了,都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我非常喜欢。”
如今,像王苹这样的手工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手工技艺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成了许多年轻人表达个性、追求独特、寻找内心宁静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喧嚣的世界中,编织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温暖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