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焐热烟火 暖治理守护安全 从“农民创业街”到“智慧不夜城”的华丽蜕变 2025年08月02日  

  □见习记者 金婧婷

  “我们就住在这附近,下班后正好可以到夜市吃晚饭。”夜幕初临,城区振兴路的霓虹次第亮起,市民徐先生穿梭在琳琅满目的摊位间挑选晚餐。这条历经40年变迁的街区,早已从“农民创业街”蜕变为城市夜经济的标杆。

  从“前店后厂”到“夜经济地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市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农民企业家进城创业。振兴路凭借“前店后厂”模式迅速崛起,浩男、骆豪等本土服装品牌从这里走向全国,年产值突破亿元,被央视称为“农民创业奇迹”。

  1997年,传统绣服市场的铁棚撤除,朝阳路至人民路段的夜经济烟火渐起。振兴路居委会自筹百万元点亮霓虹,街区接连获评“浙江省十大商业特色街”“劳动模范集体”,焕发出新活力。如今,这条800米长的街道汇聚86个美食摊位、362个杂货摊位,年均客流量破万,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街”。

  “智慧安防+精细治理”护夜市安全

  “以前逛夜市总担心丢手机,现在监控全覆盖加特勤巡逻,安全感十足!”游客张女士道出了振兴路治理升级的成效。振兴路市场管委会主任楼永强介绍,面对日均数万客流,管委会组建12人特勤队,经专业培训后上岗,与派出所构建起“小案快破、大案必破”的安防网络;投入百万余元建成高清监控系统。“现在吵架声都少了,大家都能安心做生意。”经营多年烧烤摊的赵师傅说道。

  在美食摊位前,摊主李婉君熟练地将油污倒入隔油池。“市场统一配了隔油布和分类垃圾桶,环境好了客人自然多。”每隔50米,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保洁员与清运车循环作业,确保“污水不落地、垃圾不滞留”。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管委会持续升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此前已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商户完成后厨标准化改造,统一配备食材储存柜、消毒设备及分类工具,初步解决了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口罩佩戴规范、食材处理流程等细节仍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硬件达标只是第一步,操作规范的实时把控才是关键。”楼永强说。

  今年,管委会启动“阳光后厨”透明化工程,通过安装高清监控设备将后厨操作实时投射至公共显示屏,让消费者可直观监督后厨操作全流程,计划于2026年完成安装。

  家文化托起烟火温度

  “爱心托管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摊主周梦的话道出了商户心声。出摊时,孩子可以在工会托管班里学习玩耍。自2020年成立以来,市地摊经济联合工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30次、覆盖2000余人,筹集慰问资金220万元,提供免费体检、法律援助等服务,还开设直播带货培训,助力摊主转型。2024年,“全国最美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投用,环卫工人宋洪星经常来此喝免费凉茶,称“这里像家一样暖”。

  “从铁棚到夜市,振兴路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政府、管委会、商户和市民的智慧。”楼永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家文化”建设,为创建“地摊经济从业者之家”提供阵地与经费保障,让这张城市“金名片”更亮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