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奥琳 通讯员 马洁如
夏季高温持续,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期。近日,4岁的丽丽(化名)嘴巴长疱疹,手脚和臀部也出现不少疹子。“一开始精神还可以,就是胃口不太好,一到晚上就发烧。”丽丽妈妈回忆道。她将孩子送到横店文荣医院儿科就诊后,确诊为轻症手足口病。医生表示,经治疗和护理一周左右即可康复。
横店文荣医院儿科主任张品忠说,近期接诊了不少手足口病患儿。该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接触及呼吸道传播,好发于6月龄至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常见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潜伏期通常为3至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重症可能引发脑炎、脑膜炎等,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状态,以免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最为多发。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会使发病人数增多。患儿一般7至10天可康复,预后良好。张品忠提醒,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发展为重症,必须立即就医:持续高热(体温超39℃)超过3天;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频繁呕吐、头痛;肢体抖动、抽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皮肤起花纹。
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张品忠介绍,6月龄至5岁儿童可注射疫苗预防重症;家长要教孩子在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疾病高发季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孩子接触过患儿后,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后再清洗;患儿应居家休息至少一周,避免病毒传播。孩子感染后,多数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家长不必慌张,密切观察、对症处理即可。若因口腔疱疹不愿进食,可让其喝冰水、酸奶或吃冰淇淋,缓解疼痛并补充水分。
手足口病与水痘症状易被混淆。张品忠介绍,两者均由病毒感染引起,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有疱疹样皮损,重症可能引发肺炎或脑炎,且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但手足口病疱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臀部,较小,无斑、丘疹及结痂;水痘则全身分布,躯干密集,向四肢扩散,极少累及口腔,除水疱外还有斑、丘疹及结痂。
张品忠提醒,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家长需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重症信号,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