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年前的鱼游上餐桌 “瘦身”的鸭嘴鱼变成“富贵鱼” 2025年07月16日  

  □记者 杜超君

  本报讯 在湖溪镇罗青郭村黄江农业基地养殖池中,游弋着一种2亿年前便已在地球生存并延续至今的古老物种——鸭嘴鱼。这种鱼眼小嘴大,吻部扁长如鸭嘴,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兼具保持身体平衡与感应环境的功能;体表光滑无鳞,仅尾鳍上叶分布着棘状硬鳞,体色多呈灰色。

  尽管鸭嘴鱼外形奇特,甚至自带“凶狠”表情,实则性情温和,属滤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水蚤等浮游动物。人工养殖时,它也会摄食颗粒饲料。因吻部修长,当饲料浮于水面,鸭嘴鱼会将肚皮朝上翻转取食。

  “鸭嘴鱼肉质鲜美、无刺,老少皆宜,加上外形稀奇,销售前景不错。”黄江农业基地负责人蔡财喜介绍,他于2021年首次引进鸭嘴鱼试养,如今养殖面积已从最初的1亩扩展至近20亩。他提到,鸭嘴鱼养殖难度低,病害少,目前市场上2斤重的成鱼价格可达百元左右。因经济效益可观,他今年又引进2万尾鱼苗,“这20亩养殖池塘,年产量能达到4万斤。”

  鸭嘴鱼生长迅速,体长20厘米、体重不足50克的鱼苗,养殖一年便可长到3至4斤。不过,在蔡财喜看来,生长周期稍长的鱼品质更好,价格自然也更高。为此,他为鸭嘴鱼量身定制了“瘦身”与“除味”环节:成鱼从养殖池塘捕捞后,会先放入水泥池暂养一段时间再上市,其间停止投喂,让鱼在流动水中持续游动,达到“减脂”效果。“我们一般等鱼长到两斤半左右开始‘瘦身’,目标是减至两斤上下。”蔡财喜表示,“瘦身”后的鱼不仅土腥味尽除,肉质也更紧实有弹性,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

  同样作为滤食性鱼类,鸭嘴鱼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花白鲢。“鸭嘴鱼的市场价格比花白鲢高三四倍。”蔡财喜说。他还采用鸭嘴鱼与鲈鱼套养模式。“鲈鱼是肉食性的,它们吃剩的残渣刚好能成为鸭嘴鱼的食物,形成良性循环。”

  尽管鸭嘴鱼性情温顺、适应力强,但其生存的水体溶氧量需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随着养殖时间推移,受放养密度、人工投饵、鱼类排泄、水温变化等因素影响,水体溶氧量很难长期稳定在理想水平。尤其在鱼类代谢与有机物分解旺盛时,鱼类需氧量和有机耗氧量达到峰值,易导致鱼群浮头甚至泛塘,因此必须人工增氧。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蔡财喜在基地配备了增氧设备。“我们用增氧机确保溶氧量达标,这是维持健康养殖、防止夏季缺氧事故的必备措施。”他介绍道。考虑到鸭嘴鱼夜间摄食的习性,他还安装了自动投喂器,设定在每晚8点和12点定时投喂。“这套系统有智能联动功能,一旦监测到水中溶氧量过低,投喂器会自动停止工作。”蔡财喜说,这既避免了低氧环境下投喂加剧鱼类耗氧,又能保障投喂效率与鱼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