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是登革热。”近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里,市民王先生看着手臂上的红色皮疹,仍心有余悸。一周前他从泰国旅游归来,第二天就高烧至39℃,伴随头痛和关节酸痛,起初以为是旅途劳累,直到皮疹蔓延才就医,最终确诊为登革热。
随着暑假来临,市民出境游热情高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在上升。近期,我市连续发生多起登革热病例,经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流调显示,相关人员均是我市东南亚出国旅游归来人员。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暑期出境游归来,若出现发烧伴“蚊子包”,需警惕登革热。
登革热是人体感染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潜伏期通常为4至10天,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忽视。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专家解释,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以及颜面红、颈部红、胸部红。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或出血点,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少数重症患者会出现休克、器官衰竭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止痛药控制疼痛等对症支持为主。因此,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蚊。
很多人以为登革热是“热带病”,实际上它离我们并不远。除了东南亚、南美、非洲等高发地区外,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夏季也常有本地病例报告。伊蚊在25至30℃的环境中最为活跃,夏季正是它们的活跃期。
针对暑期出境游高峰,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结合近期病例特点,向市民发布3点重要提醒。首先,从登革热流行区归来后,要严格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其次,即使没有出现症状,归国后14天内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链。最后,就医时要选择附近规范的医疗机构,并主动向医生报备近期的出国旅行史,以便医生及时准确诊断。
登革热可防可控,市民不必过度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暑期出境游时,要提前查询目的地的登革热疫情,尽量避免前往暴发地区;旅途中要做好防蚊措施,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产品,住宿选择有空调或纱门纱窗的场所。疾控专家强调,只要做好防蚊工作,就能有效降低感染登革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