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领域继续美学教育 这位“限量版”饰品设计师,竟是退休幼师 2025年07月10日  

  □记者 楼瑶琳

  每到晚上近7点钟,白云大集的一间店铺就透出柔和灯光。云叙饰艺工作室的主理人吴巧英在灯下专注地制作首饰,只见她拿起一条银镀金项链,挑选出珐琅彩、青金石等不同材质、大小的珠子,在链子上反复排列组合,确保在她手中诞生的每件饰品,都是独一无二,各具特色。

  吴巧英退休前是幼儿园园长,二十多年的幼师生涯,让她练就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培养了对手工创作的热爱。“以前在幼儿园经常要动手布置教室、园区,琢磨怎么把简单材料变成可爱的装饰。”这份职业赋予的巧思,助她开启了退休后的事业“第二春”。闲来无事,她便搬出装满各色珠子、配件的“百宝箱”,设计手串、项链、挂饰。

  去年11月下旬,吴巧英报名参加东阳木雕小镇举办的造物奇市,并为自己的摊位起名“云叙饰艺”。因报名时间距离开市仅3天,来不及定做精致的宣传板,她便挥毫泼墨,在宣纸上题写铺名和富有诗意的字句。这随性而为的浪漫,反倒让她的摊位显得格外别致。

  吴巧英亲手设计的项链、手串、耳环、挂饰,凭借独一无二的款式,俘获了不少游客的心,很多人主动加她微信。这让她萌生了设立工作室,把爱好做成事业的想法。去年跨年夜,白云大集的烟火气与人文氛围让她当即决定在此扎根。

  朋友常带着香牌来找她帮忙设计——这些由沉香、檀香、丁香、薄荷粉末、玫瑰粉末等香料制成的香牌本是养生好物,却常被廉价的塑料珠、艳丽的穗子拖累,显得俗气。吴巧英用银饰、珍珠点缀搭配,用复古挂绳替换俗艳的穗子,使香牌瞬间变得“高大上”,透出低调的奢华。

  面对市面上款式雷同的饰品,吴巧英有自己的改造哲学。一串108颗的五彩珠串,经她拆解重组,同色系的珠子被重新串联,搭配简单银饰,就成了既有禅意又不失时尚的手链。一件挂饰,保留主珠,精心搭配不同配饰,就成了“限量版”。这些配饰,很多都是她从古玩市场淘来的。为了设计出满意的效果,她经常要反复排列搭配一两个小时。

  “贴身的饰品,材料一定要真,品质不能差。”吴巧英坚持选用纯天然材料,“劣质材料不仅谈不上美,戴久了还可能对身体有害”。在选材的路上,她交过不少“学费”:曾花好几千元购入一串看似包浆醇厚的菩提佛珠,满心以为捡了漏,却被懂行的朋友点破——所谓的“老包浆”竟是油炸的效果,几颗珠子上的焦黑痕迹成了最刺眼的证明。为了提升玉石、古玩的鉴别能力,她经常到卢宅、义乌等地的古玩市场,与玩家交流,讨教经验。

  在创作之余,吴巧英还不遗余力地分享自己的美学理念。今年2月,她应邀来到木雕小镇的陈国华艺术馆,为嘉宾讲解白芷等中草药材料与饰品搭配的知识,以及大小珠子与药材的穿插技法。在她的指导下,嘉宾们制作出了精美的中药耳饰、手链、项链、书签等物件。

  “美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吴巧英始终对幼教行业怀有深厚情感,她坦言,未来工作室还将开展儿童DIY珠串活动,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以这种方式延续自己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