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15分钟画出“品质文化幸福圈” 吴宁街道创新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2025年07月10日  

  □记者 杜超君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你能干什么?

  在吴宁街道,以15分钟的距离为半径,就能画出一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在东皋文化驿站阅览书籍;去卢宅街区市美术馆看看展览;到市民乐广场听一曲传统戏曲……行走在吴宁街道,这样的文化场景随处可见。近年来,吴宁街道深耕公共文化服务沃土,打造了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满足感。

  “大家准备演奏。”在黉门前尊经阁内,9名越剧爱好者拿着二胡、琵琶等乐器排练越剧。“每周三我们都会约在尊经阁练习越剧。这里环境好、设施全,夏天有空调,是戏迷的‘宝地’。”越剧爱好者蒋秋平对这座焕然新生的古建赞不绝口。尊经阁坐落于吴宁街道东街社区,是我市现存的唯一孔庙建筑,在修缮之前曾一度被闲置。吴宁街道以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契机,通过活化利用文物历史建筑和整合社会资源。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深度融入符合现代需求的公共文化功能,让沉睡的古建焕发新生。如今,这座两层楼阁内,宽敞的空间里书香四溢,大量优质书籍供市民免费取阅;各类专业培训、讲座让人收获满满。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和社区治理等领域,通过整合资源,这里成为提升服务技能、促进社区共治的重要载体。“周一到周五预约天天爆满,这里不仅是古建,更是居民学习、交流、享受文化的现代‘客厅’。”吴宁街道相关负责人陈梦夏说。

  距尊经阁几步之遥的一经堂,则是闹中取静的阅读天地。每天下午4点,附近的居民王大爷习惯性地踱步过来,“这里安静,书报杂志也多,看看报纸、练练字,心就静下来了。”改造后的一经堂,空间明快,阅览区、书法室分区清晰,桌椅齐备,为居民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

  新的文化空间也在不断生长。近年来,吴宁街道不断加大投入,按照社区地域建成区域文化广场、室外健身场地、自助阅读吧、社区文化家园、文化礼堂等现代文化场所。这些场所与焕新的古建一起,确保居民在步行一刻钟内,总能找到一处参与活动、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硬件是基础,活动是内核。源源不断的优质文化供给,才能让“生活圈”真正活起来、热起来。为此,街道大力培育草根文化力量,现有活跃的文艺演出队伍17支,文艺团队总人数1万余人,并拥有50余名热心且专业的文化活动带头人。依托这支庞大的生力军,街道探索建立了“每月一主题、每周有活动”的精准服务模式。

  随着夜幕降临,江滨梨园舞台传来萨克斯声,市民乐广场上戏曲悠扬,台上台下热情互动,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自2022年以来,街道已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艺赋美”“周末剧场”“邻里节”“社区巡演”等品牌活动超百场,受益群众累计达15.9万人次。文化不再局限于剧场舞台,而是真正走进了大街小巷,艺术变得触手可及,融入日常。

  街道还将东阳道情等非遗民俗表演搬上了舞台,让非遗重新焕发活力。深度挖掘东阳历史文化底蕴,创排了婺剧《东阳马生》、舞台剧《马生笃学》,每年在卢宅举办文创市集、书画临展、歌舞比赛系列文化活动。

  接下来,吴宁街道将继续以创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契机,聚焦群众家门口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探索创新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热在基层、乐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