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姐姐”的疑虑 “如何让阅读服务‘破圈’成长?” 2025年07月09日  

  经过15年的不断探索与沉淀,市新华书店的阅读服务渐渐得到了各级单位和阅读推广人的参与和支持。在书城的阅读空间里,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政协、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科协等纷纷伸出援手、注入资源,合力探索书店在深化阅读服务中的新思路。近年来,书店年均开展线上和线下阅读活动200余场。凭借鲜明的经营特色和阅读推广品牌读书活动,书店成功入选省社科联“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第三批成员,培育了一批优秀阅读推广人才和固定读者群体,积极服务本地文化建设,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但与此同时,书店和“故事姐姐”们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公益性阅读活动的人头攒动与收费性研学项目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对比。读者普遍对价格敏感,尤其是在文化服务消费领域。免费活动无需考虑成本,参与门槛低,对于付费活动读者则会“顾虑重重”,评估价值与价格是否匹配。阅读活动更多的是依赖其他业务支撑。

  “每场活动人均费用大约50元,价格不高但就是不叫座。”说起收费项目,邱君很无奈,“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选课件、定流程、排节目,但从落地情况来看,报名6人就能开课的活动,四场落空了三场。”唯一开办那场,还是邱君从自己的亲朋好友里“摇人”来参加的,“像‘阅东阳 润童心’这样的品牌系列活动有很多常客,他们习惯了守着‘免费的午餐’。”对此,胡梦婷也感触颇深,“通过多年开展的活动,书店积累了多方助力与文化资源,作家签售、名家讲坛活动能吸引大量人流,活动效果也不错,但始终无法带动店内销售。”

  对于书店和“故事姐姐”而言,举办阅读活动已步入舒适圈,但在实体零售压力下,引流容易创收难的尴尬也成了书店亟待破题的关键所在。面对这道“破圈”难题,“故事姐姐”们也有自己的思考。胡梦婷尝试在科普项目中,加入自己擅长的“英语小课堂”和“烘焙小食光”;邱君则准备和同事们一起,从课题入手,优化活动设计,增加研学活动的差异化,提升阅读服务的含金量。

  阅读文化服务是新华书店践行文化窗口的必要之举,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可替代。如今书店的阅读推广人已崭露头角,在一个个舞台上熠熠生辉,用自己的才智与热情照亮了一隅阅读角。道阻且长,不断成长的“故事姐姐”们终将从小舞台出发,抵达更明亮的远方;行之将至,书店的小舞台也将借助创新形式、精准运营和合理商业化,突破升级成更广阔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