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吴锡清等老一辈调解员的坚守与奉献,年轻一代的调解力量也在悄然崛起。南风调解工作室注重以老带新壮大调解力量,80后调解员吴燕燕,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燕燕姐”。在吴锡清等老调解员的带引下,她用心钻研,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女性情感细腻、共情能力强等优势,专攻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情感类纠纷的调解。
“王阿姨,您看这视频里的婆媳相处,是不是跟您家情况有点像?”日前,在南风调解工作室,吴燕燕正用手机播放短视频,调解一起婆媳矛盾。这名从南马镇司法所书记员成长起来的年轻调解员,如今有一套独特的“情感调解术”:先陪儿媳聊育儿经拉近距离,再听婆婆倾诉养老担忧,给予理解和安慰,最后以“换位思考”为切入点促成和解。
多听、多查、多问,用共情建立信任,这是吴燕燕快速成长的秘诀。2019年底,南风调解工作室成立,吴燕燕加入调解队伍。在此之前,她有着多年财务工作经验,促使她转型的,是曾经深刻体会过的工伤理赔难题——当她目睹百姓在漫长诉讼程序中艰难索赔,心中埋下了一颗想要帮助他人的种子。
“我原先对法律条例并不熟悉,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去学习、去适应。”加入调解队伍后,吴燕燕不断自我加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着起草调解协议,努力提升调解技巧。如今,她已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并能上手调解经济类纠纷,成长为调解队伍中的多面手。
对于年轻调解员的优势,巍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90后专职调解员李亚琴认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快速学习能力,让他们更擅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调解渠道,提高调解效率。
1993年出生的李亚琴是巍山镇同乐村人,2020年通过招聘成为巍山镇专职调解员。学工科的她此前对调解工作毫无经验:“全靠老调解员带着学。”退休返聘的“老娘舅”是她的引路人,她跟着前辈走村入户,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前辈离开调解员岗位后,调解团队来了一名85后的搭档,两人成为全市专职调解队伍中少有的“年轻组合”。
“最大的难题是当事人的不信任。”李亚琴坦言,年轻人的身份常让她在调解中面临质疑。遇到情绪冲动的当事人,她运用与搭档摸索出的“分室调解”策略:将双方分开在不同房间,各自沟通疏导,再汇总协商方案。“我们年轻,有冲劲,更敢于尝试新方法。”李亚琴说,他们没有老一辈调解员那么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也在积极探索调解工作的新模式,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让调解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年轻调解员以创新之姿活跃于调解一线,老一辈调解员更乐于以经验为基倾囊相授。“年轻人愿意学,我们肯定毫无保留教。”城东街道“老娘舅”厉一民从事司法行政工作近40年,始终致力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退休前担任乡镇司法所长时,他便悉心培养了多名司法助理员,“尽管后来他们都被陆续提拔至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但我始终认为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是分不开的,学习矛盾纠纷调解技巧对他们的人生总有裨益。”
如今,厉一民仍活跃在基层培训一线,为年轻干部、新入职调解员及街道村社的调解骨干授课。他常说:“调解既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唯有把每次调解都当作理解群众的契机,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人心深处。”这份源自实践的传承,恰似基层司法工作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在岁月中持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