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超君
本报讯 日前,走进吴宁街道卢宅社区金华“两头乌”体验馆,浓郁的猪肉香味瞬间唤醒味蕾。掀开热气腾腾的蒸笼,一个个白胖松软的“两头乌”包子出现在眼前,咬上一口,鲜美的肉汁混着面皮的麦香,那独有的醇厚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的‘两头乌’猪肉包都是纯手工制作,一天能卖100多个,很多顾客还在线上订购。”“两头乌”体验馆美食区店主孙燕燕介绍,尽管体验馆刚开业不到一个月,但“两头乌”猪肉包已名声大噪,攒下了不少回头客,更有外地的顾客特地赶来尝鲜。作为我市首家金华“两头乌”体验馆,这个集现煮现吃、产业联动于一体的新空间,正把“两头乌”的新鲜滋味,直送市民舌尖。
体验馆采用古朴的木质结构与青瓦覆顶。建筑外墙上,一幅巨大的“两头乌”主题墙画栩栩如生。体验馆入口处,“猪猪一家”4口雕塑正上演着其乐融融的嬉戏场景。抬头望去,二楼窗口处还有只顽皮的小猪探着脑袋,仿佛在悄悄打量游客。
走进体验馆美食区,“两头乌”与东阳特色小吃深度融合,形成猪肉包、肉饼等市民喜闻乐见的美食,让更多人品尝到“两头乌”猪肉的鲜美。体验馆还围绕“两头乌”核心IP拓宽产品线,开发憨态可掬的“两头乌”玩偶以及火腿、香肠等深加工产品。
要让这份美味香飘更远,挑战依然存在。目前,我市“两头乌”产品多以鲜肉等初级加工为主,除火腿、香肠以外的深加工品类相对有限;“两头乌”虽在本地家喻户晓,但放眼全国,不少消费者对此的认知还停留在“地方特产”的浅层印象。如何让“墙内香”飘香全国、打响品牌?这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两头乌’体验馆,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农旅新业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卢宅是我市热门地标,也是“两头乌”的绝佳展示窗口,既能生动推广品牌,也能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场地标与名猪的相遇,背后是我市“两头乌”产业的厚实家底。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两头乌”在东阳养殖历史悠久,其肉质鲜美早已闻名。近年来,我市围绕“两头乌”产业持续发力,在养殖技术、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成功申报以金华“两头乌”产业为主的浙系产业集聚区项目,整合保种选育、生产、销售、加工等全产业链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已有4家“两头乌”规模化养殖场,另有2家在建。截至今年6月,全市“两头乌”存栏5743头,能繁母猪987头,今年1月以来累计出栏6832头,各项数据同比均有增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除了传统的鲜肉销售,线上联合市融媒体中心、邮政公司,加密邮政直播间等平台带货频次,已带动销售额突破300万元。这座飘着肉香的体验馆,正带着肉质鲜美的“两头乌”,加速“跑”进现代消费经济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