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的错认水 2025年06月25日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中有这么一幕:女主角盛明兰在书房里看账本,吩咐丫鬟小桃:“给我一镟错认水就好。”小桃回说:“又吃冷酒啊?”明兰则答:“冷天吃冷酒,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一个“镟”字,已经“出卖”了剧中的错认水并非冷酒。“镟”是温酒器,元代戴桐的《六书故》载:“镟,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宋代温酒器多用注碗,将盛酒的注子(酒壶)放入注碗,然后将汤(热水)倒入注碗,以此温热注子内的酒。南马伏虎山窑址就出土了大量温酒的莲花瓣形注碗。这种注碗因用温水旋绕注子四周来加热或保温茶酒,故也称旋、旋子或镟。镟也可作为动词,如《水浒传》第五回中“那庄客镟了一壶酒,拿一只盏子筛下酒,与智深吃。”一镟酒也指代经过镟温热过的一壶酒。如《金瓶梅》第五回写道:“武大挑了担儿,引著郓哥,到个小酒店里,歇下担儿,拿几个炊饼,买了些肉,讨了一镟酒,请郓哥吃著。”剧中,盛明兰要一镟错认水,小桃端来的却是一杯酒,且杯下不是镟而是茶托。把冷酒说成“镟”,又把茶托当作“镟”,这是导演、编剧不了解古代酒器常识,进而误导了观众。于是,热酒“偷工减料”变成了冷酒,一壶酒也“缺斤少两”变成了一杯酒。

  错认水还被看作一种夏日消暑的酒水饮料。清同治年间,绍兴人童岳荐在《调鼎集》中载有所谓的错认水配方:“错认水:冰糖、荸荠浸烧酒,其清如水,夏月最宜。”有人依据此方,在“哔哩哔哩”网站上传了错认水的调制视频。不过,仅目前所知,宋代还没有蒸馏的烧酒,所以当时的错认水不可能是烧酒调制出来的酒精饮料。

  其实,明代宋诩父子撰写的《竹屿山房杂部》中记载,错认水是以多种曲酵与蓼药并用酿造后,再以枥柴灰澄清降酸而成。也就是说,错认水是粮食酿造的经澄清的酒,并非调制浸泡出来的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