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晓东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产业愈发繁荣,其规模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如今,无人机已能成熟应用于消防、物流、农业等多个行业。无人机操作员(俗称飞手)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飞手的队伍也趋于专业化、系统化。
“今年到目前已经有200余名飞手完成培训,相比去年全年的100名飞手,有了显著增加,飞手群体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7日,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新群告诉记者,低空经济的发展为无人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无人机的应用。
吴新群来自六石街道吴良村,2018年开始接触无人机航拍。同年4月,他前往上海参加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培训,并考取了相关证书。同年5月,吴新群回到老家六石街道注册成立了市植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购置了6架植保无人机,成为了一名新型农民。
当时,大多数种粮户对植保无人机还处于观望态度,吴新群便亲自示范,向他们展示植保无人机的高效和便捷。他耐心地讲解无人机在农药喷洒、施肥等方面的优势,比如能够精准作业、节省人力和农药成本等。
2020年,在吴新群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纷纷开始参与无人机的学习和使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也看到了这一趋势,开设专业的飞手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涵盖了无人机的操作技巧,还包括了农业知识、安全规范等内容,让飞手们能够更好地将无人机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随着飞手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农药喷洒和施肥,无人机还被用于疫木吊运、农田测绘等工作。在疫木吊运方面,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操控性和较强的吊运能力,能够快速、精准地将疫木从山林中吊运出来,大大提高了疫木清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在农田测绘方面,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的测绘设备,能够快速获取农田的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飞手的行列中。佐村镇“90后”青年许鹏鹏大学毕业后,在佐村镇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种植香榧。今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飞手培训。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许鹏鹏已能够熟练操控无人机开展香榧林的种植和养护工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吴新群表示,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计划进一步扩大飞手培训规模,优化培训课程内容,为无人机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助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