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倩玫 通讯员 虞毓涵
本报讯 “谢谢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帮我们顺利拿到了赔偿款。”近日,在画水司法所的调解室内,画水镇居民蒋先生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说道。今年年初,蒋先生的亲属在当地某企业作业时意外受伤,企业方以“操作违规”为由拒绝全额赔付,双方僵持不下。经过画水司法所工作人员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这场纠纷最终圆满解决。
这是画水司法所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司法所紧紧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创新推出“精准普法、多元调解、暖心帮扶、智慧赋能”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深层次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成效明显,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多维度普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画水司法所创新打造“流动普法课堂”,组建由人大代表、专业普法员及普法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宣讲团,构建“点单式”普法服务机制,按需上门普法。针对青少年群体,该司法所与辖区中小学合作开设“法治副校长课堂”,通过情景互动让法律知识更加生动易懂。面向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进车间”“劳动用工风险防控讲座”等专项服务,帮助企业排查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用工、合同等关键领域提供精准指导。此外,充分利用网格群组等平台,推出“每月一‘典’”等线上主题内容,目前已累计发布普法内容20余期,线上阅读量达5万次。线下活动同步发力,今年以来已开展普法活动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群众超1万人次。
多元调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画水司法所构建“网格+调解”工作体系,将辖区划分为18个调解网格,配备专职及兼职调解员近60人,建立“日排查、周汇总、月研判”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该司法所创新引入人大代表、行业专家、退休干部等调解力量,成立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专业化调解小组,形成“专业调解+心理疏导”双管齐下的化解模式。去年,在处理一起历时3年的宅基地纠纷时,画水司法所联合村委会、国土部门实地勘察,邀请人大代表、镇干部共同参与调解,通过十余次面对面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暖心帮扶助力特殊群体回归社会。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领域,画水司法所推行“一人一策”个性化帮扶方案,建立“司法所+民政部门+企业”联动机制,为矫正对象开设主题技能培训。同时,设立“爱心帮扶站”,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临时居住、就业推荐、困难救助等“一站式”温情服务。截至目前,该司法所已联合民政部门为3名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申请低保,并多次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与法律援助。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画水司法所积极探索“智慧司法所”建设,引入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方便群众自助查询法律法规、申请法律援助或预约调解服务。搭建线上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云上”化解。同时,建立重点人群动态管理系统,运用数据分析手段,推动管理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