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韦敏航
近日,走进市溢博针织有限公司(简称“溢博针织”)生产车间,一根根纱线在自动化针织机上飞速舞动,每4分钟就可产出一件无缝内衣产品。这家企业的纱线原料供应,来自另一家本地纺织企业——浙江帛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帛泰新材料”)。
“我们与帛泰新材料合作已有十几年了。最初选择与外地纱线企业合作时,考虑过距离远近问题。如果距离远,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市场瞬息万变,供应商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拿出纱线样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淘汰不同的供应商。”溢博针织总经理何丹勤坦言,作为下游客户,他们需要上游企业在这个领域比他们更专业,双方能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实现共同成长也非常重要。“与帛泰新材料的默契合作,使得我们的无缝针织品在市场上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实现了外贸与内销业务稳步发展。”
除了这两家企业,我市纺织服装、新型电子材料、工艺百货、建筑建材等行业内的多家企业,都根据就近就便原则,享受到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便利。
这是市经信局通过搭建本地化供需对接平台,打破上下游企业信息茧房,增进域内企业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尝试。该局负责人坦言,此举的意义简而言之,在于积极推动市内企业互为市场,促进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互惠合作、降本增效。
事实证明,此举已经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为此,不少企业主动向市经信局咨询合作渠道:织造企业寻求本地印染企业联系方式,木门企业“毛遂自荐”拓展市场,等等。在市经信局的走访宣传之下,我市优质企业纷纷梳理产品信息,委托市经信局发布,得以快速锁定潜在合作伙伴。
“我们梳理的企业产品信息均重点瞄准本地优势产业。以纺织服装为例,该产业是东阳的传统产业、富民产业和民生产业,更承载着大量就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此举可以实现产品交换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节省企业交易成本。
“我们也通过市经信局发布了产品信息,刚好触及包括溢博针织在内的一批针织企业需求点。”帛泰新材料总经理陈兴裕表示,作为针织服装产业的上游纱线企业,接到需求后,他们快速响应、定制化研发。“为了更好地完善上下游配套,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配套无缝内衣机、袜机等设备,不断更新纱线产品,夏天制作防蚊、冰感产品,冬天制作发热产品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这种“市场需求反向驱动研发”的模式,让这两家企业在十多年间实现了产品创新的叠加效应。对此,陈兴裕认为,随着国际市场不可预见性增大,作为上游企业一定要练好内功,才能与更多优质的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良性发展。
市山野钓具有限公司则展现了另一种合作模式——抱团采购。总经理楼江伟介绍,前些年周边钓具企业会联合向上游原料商批量采购,以规模优势争取价格优惠;当产能紧张时,企业间会相互调货消化库存,形成灵活的供应链互助机制。此举既避免了本地资源内耗,又在面对外部市场时凝聚成产业集群优势,生动诠释了“共生逻辑”。
在尝到“牵线”合作成功的甜头后,何丹勤建议进一步形成本地智库,让采购商与生产商能基于细分需求快速匹配,广大企业也应提高参与积极性,尤其在抖音电商催生的快单模式下,“就近合作”可为效率与品质提供双重保障。对此,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完善服务机制,为企业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合作平台,推动合作从“信息匹配”向“深度协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链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