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超君
本报讯 16日,位于巍山镇光里湖村桓松自然村的楼正祥养鸭场内,两个总面积达30亩的鱼塘波光粼粼,上千只体态肥美的鸭子拍打着翅膀,在水面嬉戏、觅食;水面之下,鱼儿游弋的身影清晰可见,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该养鸭场负责人楼正祥介绍,养鸭场采用独特的“上鸭下鱼”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水面上养殖着近4000只鸭,水下则投放了白鲢鱼和花鲢鱼鱼苗,每个鱼塘约2000尾。这种模式巧妙地形成了“水面养鸭、鸭粪肥水、水中养鱼”的生态闭环,每年能带来约10万元的收入。
楼正祥说,他主要销售生长期约两年的老鸭,之所以选择鱼鸭共养,关键是为鸭群打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养鸭离不开充足的水源,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鸭群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很容易污染水体,威胁鸭群健康。为此,他挑选了花鲢和白鲢这两种滤食性鱼类。“鸭粪排入水中后,鱼类无法完全消耗,大部分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会让水体变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此时,白鲢和花鲢就能大显身手,通过滤食水体中过量的浮游生物,让水质保持稳定。”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鱼和鸭相辅相成。鱼类优化了水质,鸭粪又为它们提供了天然的有机饵料,促进池塘生态循环。此外,鸭群在水面活动时,有助于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作为杂食性家禽,鸭还会摄食鱼塘中的病死鱼、福寿螺等,真正实现一塘两用,既收获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生态效益。
楼正祥说,采用该生态模式饲养的鸭肉质格外鲜美,即便今年市场行情不太乐观,他养的鸭依然备受顾客青睐。目前,鸭的售价稳定在每斤约30元,鱼的价格则在每斤5~6元。“今年新投放了2000尾鱼苗,鸭和鱼的生长期大概是两年,预计明年年底可初步捕捞,后年将迎来丰收。”
不过,鱼鸭混养想要成功,严格控制养殖密度至关重要。楼正祥说:“一般来说,一亩水养200只鸭和200尾鱼最合适。这样既能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又能保证鸭的出栏体重稳定在4斤左右,鱼重达5斤左右,这时它们的肉质口感最佳。”为保障养殖环境,他每年5月和9月都会用石灰消毒鱼塘。
为进一步提升养鸭场效益,楼正祥还引进了200只种公鸭,将每天收获的近2500枚鸭蛋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种蛋。以往,普通食用鸭蛋批发价低,日产量又大,销路一直是个难题。如今,他成功开拓了新市场,将这些种蛋稳定销往杭州萧山的一家鸭苗孵化场。“种蛋的价格比普通鸭蛋高很多,而且不愁卖。去年种蛋批发价最高涨到每斤8元,虽然今年回落到每斤5元,但我觉得后期价格还会上涨。”楼正祥对未来的市场行情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