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阳名人故居 来一场“有气质”的人文之旅 ●严济慈故居 2025年06月17日  

  □记者 张延宁 通讯员 蒋乔琳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推进,作为璀璨的人文瑰宝,散落于城乡的名人故居成为耀眼骊珠。这些承载着先贤智慧与风骨的建筑遗存,不仅是东阳贤达辈出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当下文旅融合浪潮中独具魅力的文化节点。让我们跟随“四普”的脚步,走进这些名人故居,领略东阳的文脉魅力。

  这些名人故居,虽无雕梁画栋之奢,却一砖一瓦皆蕴家学传承、家国情怀,是东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普”工作的开展,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让后世能够更好地瞻仰先贤风骨,传承和弘扬东阳人文精神。

  严济慈(1901-1996)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其故居位于横店镇米塘社区下湖严小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济慈童年在祖父建造的老宅度过。老宅是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小三合院,由5间正屋和南北厢房各2间组成,用材纤巧雅致,院墙上绘有“教子读书”“劝睦止争”等图案,题写“人生意气自当平,打死鸭儿起骂争”等市井俚语式处世箴言。1935年,严济慈留学归国后遇父亲去世,他强忍悲痛,用稿费和积蓄在老房子西北隅新建一座四合院,并在这里料理了父亲的丧事。新屋朝向东南,前后2进共16间4弄,为二层木构砖砌楼屋。这座四合院既用于为严济慈母亲颐养天年,也承载着游子对故土的眷恋。

  蕴含处世智慧的科学巨匠故园

  ●许弘纲宅第

  彰显三代恩荣的明代建筑典范

  许弘纲(1554-1638),字张之,号少薇,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一生公正廉洁、勤政爱民,80岁寿辰时获崇祯皇帝遣使慰问,是东阳“齿德并茂、忠孝兼备”的典范。

  许弘纲宅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薇山民居的核心建筑,位于画水镇紫薇村,始建于明末,修缮于清初。紫薇山民居为许氏三兄弟宅第,长子许弘纲的诒燕堂(尚书第)居中轴线,次子许弘纪的将军第在东侧轴线,三子许弘纶的大夫第在西侧轴线,3组建筑独立又可相互贯穿。紫薇山民居不饰木雕,在梁、檩、额枋等部位施彩绘,具典型明代装饰特征。诒燕堂坐北朝南,现存门厅、照厅、正厅、后厅,铺青石板甬道,间立“三世尚书”石质牌坊,因许弘纲敕授南京兵部尚书,追封其父、祖父为兵部尚书,彰显三代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