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超君
本报讯 “身体往前倾,往下蹲。”昨日,市党群服务中心,团市委青年夜校的10余名学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普拉提。
夜校负责人李潇介绍,自今年4月夜校开设以来,累计设立了17个班级,服务青年1500人次。目前开设了书法、爵士舞、手机摄影等12类课程,涵盖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生活技能等领域。“一些课程一推出就被秒没,羽毛球课、瑜伽课等都是热门课程。”
随着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多元多变,“夜校”开始焕发新生机。价格亲民是夜校吸引学员的重要原因。“在公益夜校,229元就能上6节课,这太划算了!”学员周梦婷表示,如果在商业机构报同样课时的烘焙班,怎么也得上千元,相比之下夜校便宜不少。
不过,年轻人上夜校不单是为“薅羊毛”。“每周抽出一个半小时,忘掉白天的工作,静下心来弹琴,感觉很美妙。”钢琴课学员周梦婷说,“通过夜校培养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掌握新的技能。”
“现在的年轻人走进夜校,往往是为了寻找一个价值趋同的精神共同体。与过去获取专业知识的‘硬需求’不同,更多是为寻找自我疗愈的‘桃花源’。”李潇说。
为精准对接需求,满足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需求,团市委深入调研了解青年群体在课程设置、收费标准、时间安排、场地选择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根据青年兴趣爱好、业余时间,灵活设置课程内容、频次和时长,切实提升青年夜校课程吸引力。“单课时费用均不超过42元,最低单节课时费不足15元。”李潇介绍,项目采用“小班化”授课模式,除手机摄影课外,其余课程学员人数均严格控制在6至18人之间,让每位学员都能获得充分关注与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质量与价值观导向双过硬。在师资力量方面,项目整合政协委员、青联委员、非遗传承人等专业力量,并面向社会招募课程合伙人,形成“骨干教师+行业达人+青年创客”的多元师资矩阵。
这种“薄利惠青”的模式,让更多青年可以低门槛获得高价值学习资源,首期课程满员率达100%。针对青年夜校“一课难求”的现状,夜校从最早只有1个总校,目前已扩展到3个教学点。“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夜校的服务供给,扩大夜校的地域范围。”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东Young夜校”第二期预计7月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