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倩玫
本报讯 12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经贸平台,本届博览会以“深化中非合作,共促发展繁荣”为主题,吸引全球目光。在刚果共和国国家形象馆内,一组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广厦大学”)刚果(布)留学生创作的东阳木雕作品吸引了众多宾客的目光,这些融合非洲文化元素与东阳木雕技艺的作品,成为展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与东阳木雕文化“出海”的生动窗口。
刚果(布)展区采用沉浸式热带雨林场景设计,生动还原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广厦大学刚果(布)留学生创作的8件木雕作品陈列于展区一隅。带队老师、广厦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陈霞艳介绍,展品均以非洲椴木、花梨木等为雕刻原料,由该校23工艺美术(来华留学生本科)班学生及往届毕业生创作,题材涵盖非洲草原生态、村落生活、文化符号等。
“刚果(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雕刻技艺较为传统朴素,来到中国学习后,我的雕刻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留学生KAYA操着流利的中文介绍。他给自己取了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卢天豪。他的作品《爱在村里》以椴木为材料,雕刻出一对非洲情侣在草原相伴的图景,传递“幸福源自心灵契合”的理念。陈霞艳表示:“学生们将东阳木雕的浮雕技法与非洲文化符号结合,既保留非遗技艺精髓,又实现了作品在地化表达。”
此次参展,源于广厦大学与刚果(布)自2018年开始的深度合作。依托东阳木雕家居产业的深厚基础,该校与木材资源丰富的刚果(布)达成共识,通过“非洲原料+中国技艺+本地就业”模式,培养木雕人才。近5年,该校累计招收60余名非洲留学生。教学中,12位工艺美术大师如陆光正、黄小明等亲自授课,构建 “汉语言+木雕技艺+中国文化” 课程体系。首批毕业生童小东、章丽丽已被刚果(布)林业经济部聘用,分别担任刚果盆地问题办公室主任和部长秘书。部分留学生在家乡开设了个人工作室,在当地传播东阳木雕技法。“这次参展,是7年合作从人才培养到市场落地的缩影。”陈霞艳表示。
在参展作品中,《原野逐日》由3名留学生合作完成,以大象视角展现非洲草原与面包树景观,呼吁人们关注生态保护;《欧式梳妆台》则用东阳木雕技艺演绎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家具风格的花卉纹样,实现了东西方美学交融。
“我们不仅教授技艺,更注重文化融合。”广厦大学雕刻专业骨干教师徐衍展介绍,留学生在课程中系统学习了东阳木雕的平面浮雕、镂空雕等技法,再将家乡的猴面包树、大象及非洲鼓等元素融入创作。此次参展的《容和椅》创新性将非洲椅结构与中国榫卯工艺结合,以“传统木作+电脑雕刻”诠释中非工艺创新。
这些融合了中非元素的东阳木雕作品引发了中外宾客的浓厚兴趣。自11日布展起,已有十几家权威媒体来现场采访报道,不少中外宾客看到报道后专门打来电话询价求购。“因作品数量较少,且都具有特殊纪念意义,还有1件作品借展自中国木雕博物馆,无法出售。我们打算展会结束后复刻这些作品,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陈霞艳说,开幕式结束后,刚果(布)政府部门领导还专程来到展区参观,高度赞赏该校留学生作品体现了“非洲元素的东方表达”。
广厦大学刚果(布)留学生杜伟佳在展区展示东阳木雕技艺
广厦大学刚果(布)留学生创作的东阳木雕作品现身中非经贸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