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金婧婷
本报讯 5月30日下午,《诗刊》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安洪波走进城东街道斯村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一堂浸润心灵的公益诗词课。
课堂上,安洪波以妙趣横生的互动问答形式拆解诗词密码,从平仄韵律到意象营造,将传统文化作为知识养分输送给学生。当学生们答对诗词基础知识时,会收到安洪波赠送的国学书籍。
“邀请安洪波到校授课,正是对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拓展,通过名家引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兴趣,让诗词之花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绚烂。”斯村小学校长张士峰介绍,自2015年起,斯村小学便深耕诗教沃土,开发“学写格律诗”系列校本课程,年复一年编撰《鹿鸣》诗集,让诗词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园文化血脉。学校还构建起以语文为引领的特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方案。
此次东阳之行,安洪波提出了两个“纯粹之约”尤为动人心弦:不仅义务开设公益课程,还将授课酬劳悉数兑换成国学经典书籍,赠予基层语文教师。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胡永清感慨道:“安老师带着全国性的学术荣誉而来,却选择用最质朴的方式点燃文化火种。”
今年,安洪波计划将新出版的3部著作各捐赠500册,预计惠及15万名学生。“一名教师若能从书中汲取养分,便能通过课堂滋养上百名学生,这才是文化延续最动人的力量。”安洪波说。
上完公益课后,安洪波还以创作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为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们展开诗词创作与教学的深度探讨。他表示,中小学教师是文化传承“摆渡人”,他将通过系统性的赠书计划与教学支持,助力更多教师将诗词之美融入课堂肌理,让传统文化的根系在学生心中深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