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登临北辰塔,需先穿过水库大坝上的仿古长廊。朱漆廊柱间,但见碧波千顷。塔共7层,每层护栏壁上皆雕有吉祥图案,与山下浪坑口水库的波光相映。2010年,市政府决定将浪坑口水库库区开发为旅游景观区,北辰塔应运而生。

  站在塔顶西北望,大坝如臂将冰塘坑与浪坑两条山溪揽入怀中。冰塘坑又称西坑,在鸡笼山东侧流入水库。浪坑又称东坑,在马鞍山西侧流入水库。水库之水出库后,大坝以下段河流被称为浪坑溪,在望江大桥西汇入东阳江。2015年,浪坑溪段被评为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其两岸绿柳垂丝,小桥卧波,与北辰塔构成一幅山水长卷。

  转身东南望,一棵古樟立于堤坝之下,葳蕤如盖。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四年(1657),马文禹在五老峰下浪坑口建上方院,旁有义成亭,为古茶亭。亭后有古井,冬夏不涸。20世纪30年代,这座寺院曾是中共东阳地下党的活动据点。1956年,因浪坑口水库建设,寺院被拆除,只留下这棵老樟树仍青翠苍劲。

  浪坑口水库一带自古便有古道。古道分两路,一路东西向,在鸡笼山南经过塘下、王户口,由西北转入王山坞,直至义乌;另一路从鸡笼山北由现在的库底经石场、界墙、甘溪,到鲫鱼岭。

  塔下碧波,藏着改天换地的集体记忆。1956年11月20日,浪坑口水库破土动工。史料记载,水库施工条件极其艰苦,夜间没有大网电,就用柴油机组发电照明;0.25立方米的拌合机要拆散后人工抬过河,再重新组装。隔年夏天,大坝修筑过程中遭遇梅雨,涵洞宣泄不及,堵口段被冲垮,后又重新填筑大坝。由于当时缺乏机械设备,水库工程建设基本由人工完成。1958年2月,水库封孔蓄水,许多库区原住民为了家乡建设忍痛离开故土,异地安家。

  如今,浪坑口水库已成为集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北辰塔作为这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默默守护着这片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