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致敬万世师表 2025年05月29日  

  探究塔的来历,可以先从了解怀鲁村村名由来开始。在民间传说中,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从杭州出发,前往台州征剿倭寇。翻越乌竹岭后,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在平原上扎营休整。他们挖土为槽,投料喂马。军队离开后,长长的马槽积水成渠,因此这一带过去被称作“横渠”。至今,村内还有一口由马槽演变而来的马槽塘。《茂陵马氏怀鲁宗谱》记载,民房围绕此塘建造,通衢大道绕塘塍而行。

  从戚家军的故事中不难发现,“横渠”的位置处于杭州至台州的交通要道上,东西向的东嵊官道与这条南北向的要道交会,“横渠”因此被称作“横路”。从这里出发,往北可至杭州,往东可至嵊州、台州、宁波,往西可至义乌、金华,南边则通温州。抗日战争时期,大道遭堵,小道通衢,金义东三地的脚夫肩贩常常经此地前往嵊州、余姚等地,贩卖红糖、桐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

  如今的怀鲁之名,东阳话发音与“横路”一致,含义却大相径庭。这个名字,与一位叫马杏元的村民有关。怀鲁村中,马姓村民占了大多数。唐咸通年间,会稽人马大同任东阳令,尔后定居邑南松山。到了明代,马氏后裔中有人来到“横渠”,繁衍生息。据《记忆巍山》记载,清光绪年间,马氏族人马杏元任江浙监察御史,他提倡孔孟之道,与村民马福洪共同捐资,在村里创办了横渠私立小学。不料,学校旁办起了鸦片馆,终日乌烟瘴气,校内孔子像也被人撕毁,学生们无法正常上课,甚至许多家长也跑去吸食鸦片。听闻此事的马杏元怒不可遏,捣毁了烟馆,并要求县令查封此馆。此后,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新的孔子像被挂了起来,马杏元还亲笔题写“怀鲁小学”的校名,意在怀念鲁国的孔子。然而,被查封的烟馆店主怀恨在心,与一伙歹人密谋,刺杀了年仅33岁的马杏元。为缅怀这位崇教兴学的族人,马氏族人在重修宗祠后,将马杏元的画像悬于堂中,并挂起一幅写着“门对齐山秀,堂遗鲁国风”的楹联,村庄自此更名“怀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