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兰英对乡村蝶变如此了解,源于她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
2018年,潘兰英初任矢下、湖贝的网格员,因为村民居住点较为分散,她对村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开展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网格员的工作需要入户掌握情况,我初来乍到,很多村民对我不愿交心。”起初,村民对潘兰英产生过误解,她也碰过壁。建立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潘兰英索性先让自己慢下来,从了解村民的生活开始,“他们在干农活,我就帮着一起干,边干边聊天,也就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村民自然愿意和你分享村里的情况。”
当潘兰英的鞋沾满3个村的泥土,笔记本里逐渐浮现出鲜活的档案,哪一户人家有几口人、在哪里工作,她都清清楚楚。如今,潘兰英已成为这几个村的“活地图”,练就了“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功夫。
这本“村庄档案”在2019年有了数字化延续——潘兰英养成了在社交账号上记录工作的习惯。翻看她的社交平台,乡村日历跃然纸上:1月11日市人民医院来义诊;3月29日开展禁毒宣传;7月12日开展防汛工作;11月12日收集困难老人相关信息……
潘兰英的真诚和负责,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大家遇到难题,会第一时间想到她。去年12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带着人匆匆来到潘兰英家中。原来,老人卖东西给他人后,手机迟迟没有收到支付提示,怀疑对方没付钱,双方为此争论不休。潘兰英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打开手机,仔细查询支付账单。经过核对,确认款项已成功到账,只是老人手机没有提醒。潘兰英耐心地向老人解释,还手把手教他如何查看支付记录,解开了老人心中的疑惑。
在潘兰英的社交平台上,像这样的暖心记录还有很多,她将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编织成鲜活的村庄档案,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基层工作的温度,也用细碎文字为乡村描摹出烟火气十足的动态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