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点绿成金” 药材“借林生财” ——发生在市林业总场的“绿色革命” 2025年04月09日  

  □记者 徐帆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这些天,在市林业总场的香榧良种基地,技术人员忙着指导林场工作人员栽种“早珍珠”、嫁接改造“美人指”。这两个香榧品种在2023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亩产效益较传统品种提升30%。

  有良种才能有高产。为推进香榧良种基地建设,市林业总场针对性地开展母树林或采穗圃稳产、高产的技术研究,保证良种稳定供应。深耕香榧种植26年,市林业总场已打造成集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产学研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

  在这座现代化基地里,有占地141亩的“种质资源库”,里面生长着来自全国香榧主产区的149个香榧良种。基地里还有94.5亩采穗圃,其年产穗条可满足我市、周边县市乃至省外榧农的需求。“家有良种,不少本地甚至外省的榧农纷纷登门求种。”市林业总场负责人蒋涛说,他们每年免费提供5万条接穗,大大提高了香榧良种的应用率和普及率。

  如果说推广良种提高了香榧林的亩产效益,那么“林”“药”共生,则让公益林实现了“一地生多金”。

  近日,在市林业总场黄皮岭分场的生态公益林里,林场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收进入丰产期的黄精。黄皮岭分场负责人袁正良介绍,通过林下套种模式,公益林里种植了黄精、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3年即可采收,亩均收益超万元,还能降低林下可燃物载量。目前,全市已发展林药套种2000余亩,形成黄精、天麻等特色种植区。

  黄精变“黄金”的同时,这场绿色变革更惠及民生。“每月仅仅育苗、管护就能收入4000多元。”李大姐家在黄皮岭分场附近,村内不少人和她一样从事这份工作。

  此外,市林业总场结合黄皮岭等5个分场的实际情况,盘活闲置生产管理用房,用于发展森林康养、研学等新业态。蒋涛说,通过推动5个分场差异化发展,已形成了森林古道博物馆、影视主题乐园等特色业态,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建成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025亩,培育7个省级香榧良种,林下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自2023年入选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以来,市林业总场全力绘好“林下+”产业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 

  866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