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在孔网被一行文字吸引:“木雕清代名家俞樾对联一对(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守诗书训具风雅才)”。点开链接一看,正是俞樾那典型的书风,脱胎于张迁碑又融入朴穆质感的法书。落款处写着“曲园俞樾”。俞樾可是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一代巨匠吴昌硕的老师!
前些年,因为参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的《东阳帮》一书编辑,多次到俞樾的家乡德清,以及富阳、临安、桐庐等“下三府”之地寻访东阳帮工匠。那些融入木雕构件的高品质建筑,许多已成了文保单位。
一代代东阳帮工匠不仅在“下三府”造房子,新中国成立之际,依据政策,大量工匠就落户在了当地。我曾经在临安的一个村,问路问到一位东阳老乡。当时他正在路边的菜地里干活。这位说着一口纯正东阳话的村民告诉我,他们村500多人,百分之六十的人祖籍东阳,东阳话是村里的通用语言。这样的村在临安被称为“小东阳”,这样的“小东阳”有十多个。
然而无论是东阳,还是“下三府”,木雕件上的书法刻字很少见。书法艺术水平特别高的书刻,我在松阳县的黄家大院里见过。像由俞樾这样的名家书写,再经工匠雕刻,悬于厅堂的木雕楹联,少之又少。在东阳木雕的大本营东阳本地,也少有看到。市场上能看到的,多是仿旧的。
近年来,东阳市书法家协会曾多次组织会员,开展木雕刻字创作。许多会员参加了浙江省书协、金华市书协组织的多届现代书法刻字展览,成绩名列金华市前茅,曾引得外地书友羡慕:东阳书友身上的木雕基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