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韦敏航
为迎接月底的大规模采茶季,连日来,市木禾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励在佐村镇宅口村的茶厂内忙碌着——检修茶厂的设施设备,确保能在采茶季正常运转;制定采收计划和品质控制标准……
木禾茶是本土化的东阳茶,叶片酷似山上的木荷树叶,因“荷”与“禾”谐音,“禾”通“草”,正合茶之仙草、瑞草寓意,“木禾茶”由此得名。如今,木禾茶与杭州龙井茶、千岛湖鸠坑茶并列,成为浙江省三大有性繁殖的著名良种。
与木禾茶一样,陈励的父亲、市木禾茶叶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一平,在茶叶行业颇有名气,顶着诸多光环,获得过“首届东阳工匠”“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东白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东阳科技标兵”“东阳十佳乡土人才”等荣誉称号。这位茶专业科班出身的高级农艺师,与茶叶打了40多年交道,一直致力于发展东阳茶。出生于1986年的陈励,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时,就延续了对茶的热爱,投身于茶叶外贸领域,先后在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任职、在义乌开展茶叶贸易业务。
“当时,外贸用茶大多是几元一斤的大宗低端绿茶,虽量大但利润微薄;而国内市场更青睐名优绿茶,利润好但是产量少。如何在有限的茶园里为茶农创造更多的收益,成为我长期思考的课题。”面对东阳优质茶园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茶农付出艰辛劳动却仅能获得有限回报的现状,陈励做出了一个决定——返乡协助父亲打造东阳名优茶品牌。
陈励与丈夫陈晓剑是大学同班同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两人一起回到东阳,打算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茶农蹚出一条茶产业发展新路。
陈励选择从小工做起,采茶、制茶、售茶,熟悉并参与茶叶生产售卖全流程,再逐步专注于做电商、拓市场、开销路;陈晓剑则跟着岳父学技术,在品种、口感、香气、冲泡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通过不同的炒制技艺,夫妻俩不仅开发出龙井、红茶、白茶等常规茶,还有黑木禾富硒龙井、冷泡茶、菊花茶等年轻人喜爱的茶品。不仅如此,他们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创新研发出天然兰香茶前沿生产技术,将茶叶本身的兰花香气激发出来,让品茶者感受更为纯粹、自然的茶香。
与父亲专注于茶叶本身不同,陈励着眼于通过品牌化经营打开东阳茶市场,扩大影响力。公司有直属茶场和科研基地,陈励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基地、首批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在包装设计和品牌营销上大胆创新,把木禾牌茶叶打造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和金华著名商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山区农民增收。
“我是宅口村人,每年的炒茶季都会来厂里工作,已经5年多了。”木禾茶厂炒茶师傅金成荣说,家门口的工作让他每年都有稳定且可观的收入,比早年去干苦力活强多了。作为省级示范茶厂和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展示基地,近年来,木禾茶厂还通过深加工和设备更新,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农业领域,我始终保持学生心态。”虽然很忙,但陈励始终不忘给自己“充电”。近几年,她不仅考取了农艺师、高级制茶师、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等职称,获评“金华八婺金匠”、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还成为省农艺师学院在职研修生、省茶业学院在职研究生。“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讲好茶、卖好茶、传好茶。”秉持着这股精神,陈励成为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发起人之一,还切实发挥金华市党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农创客、茶农等群体发声,“从事农业不易,可喜的是这些年年轻人从农风尚渐起,我们这群‘新农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大家同频,一定能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为产业发展、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