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耀
本报讯 “妈妈您知道吗?这张小小的邮票要经过分拣、运输、投递,才能把思念送到您手里。”21日,吴宁二校录播教室内,四年级学生卢帅在明信片结尾处郑重画上笑脸,将这份特殊礼物投入移动式邮箱。
这是吴宁二校“书信传情”教共体项目化学习中的一幕,该校师生与东阳邮政工作者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书信文化之旅。
“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的书信是刻在什么上面的吗?”教室内,中国邮政东阳分公司工作人员用生动的提问拉开了书信文化课堂的序幕。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随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切换,从甲骨文刻辞到竹简帛书,从驿站飞马到近代邮政,中国邮政文化的千年脉络徐徐展开。
“书信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文明的密码。”中国邮政东阳分公司工作人员展示着不同时期的邮票和邮戳,孩子们第一次知道了邮驿制度如何连通古代中国,了解到《鸡毛信》背后的红色邮政故事。“原来古代驿站需要换6次马才能把信送到京城”“手写信比微信消息郑重好多”……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书信承载的文化密码正悄然破译。
在“给父母的一封明信片”环节,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在明信片上写下平日里难说出口的心里话。“妈妈,谢谢您每天给我准备早餐”“爸爸,您出差注意安全”…… 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在笔尖流淌成温暖的溪流。
为配合此次活动,中国邮政东阳分公司工作人员专门带来了移动式邮箱。当孩子们郑重其事地将明信片投入绿色邮筒时,给父母的这份心意有了特别的仪式感。“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特别打动人,我们将尽快把这些明信片寄出去,早日让他们的父母看到孩子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意。”中国邮政东阳分公司工作人员说。
“书信教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创新。在上个学期,我校和冷水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共同学习了‘书信格式我知道’内容,学会了怎样正确书写书信。”吴宁二校专职副书记邵晓燕介绍,接下来,两校将围绕书信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除了书信写作,孩子们还将设计个性化邮票,开展“最美信封”评选。更值得期待的是,两校同年级学生将结成笔友,通过持续书信往来增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