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食同源”中玩转传统中医 吴宁二校与磐安冷水小学体验中医药文化 2025年03月18日  

  □通讯员 俞英南

  本报讯 近日,吴宁二校师生代表奔赴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小学,共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两校通过“理论+实践”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活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健康校园注入了新的动力。 

  活动在艾草的清雅香气中拉开序幕。磐安县人大代表、药膳专家胡萍手持玉竹、元胡、石斛等多味地道药材,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药材的特性及其与食材的巧妙融合。

  胡萍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书本上的知识跃然眼前,让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药材知识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将抽象的药性理论转化为直观的体验,现场气氛热烈。  

  药膳工坊,体验“药食同源”

  操场上,简易的桌台化身为中医药膳工坊;灶台上,元胡鸡蛋和艾草鸡蛋香气氤氲,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在胡萍的指导下,师生们分组制作了石斛馒头和玉竹“诗梨汤”等养生佳肴。

  “原来中医药文化就藏在日常饮食中。通过亲手制作药膳,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实用性,也深刻理解了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吴宁二校学生马樱珍在品尝自己参与制作的石斛馒头时,兴奋地说,这让她对“药食同源”的理念有了真切的体会。

  课程交流,碰撞教育智慧

  课程交流环节展现了教育智慧的碰撞与融合。冷水镇中心小学展示了“二十四节气药膳课”,将天文历法与养生文化深度融合,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吴宁二校则带来了“本草诗词课”,通过《诗经》《楚辞》中的药草描写,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韵。

  两校教师围绕“地域资源课程化”展开研讨,探讨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教育,使其真正落地生根。这种跨校交流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化寻根,实现资源共享

  师生们在阳光熠熠的操场上合影留念,为这场中医药文化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冷水镇中心小学校长羊晓琴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是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的新范式。

  “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师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健康校园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吴宁二校副校长葛瑞芬说,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滋养师生身心、传承中华文明的活水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