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傅晓丽 徐翠翠
本报讯 近日,白云中心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对课间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针对“扩容”的课间时间,白云中心小学玩出了新花样。
根据新的作息表,白云中心小学探索开发了“3+9+3”的课间时间管理模式。学生利用下课后的前3分钟整理学习用品、上卫生间、喝开水、清理地面。随后,他们在校园的各个活动区域,开始尽兴地阅读、打球、跳绳、下棋……课间的快乐充满整个校园。9分钟后,用剩下的3分钟回到座位,移出凳子,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铃响即下课,下课即收凳。”学校以标识性的音乐指令,要求老师和学生明确分割上课和下课的界限。这一举动也在倒逼老师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铃声,也让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更加安心。601班学生陈天助兴奋地说:“我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就是和同学下棋。之前担心来不及收棋盘,总是要分心看时间。现在没有这个顾虑了,下棋下得特别过瘾。”
有了充足的时间,孩子们该怎么玩?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进行了统筹规划,以“2+X”的模式打造活动区域。“2”指的是每班在教室内统一设置两个活动区域,分别为“阅读区”和“探讨区”。“阅读区”里放置了不同类型的书籍供孩子们借阅。“探讨区”里,每班的“小老师们”轮流上岗,专门解答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X”指的是各班根据教室所在的楼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规划开展自己班的特色游戏区域。如一楼的教室靠近操场,可以规划跳绳区、垒球区等需要大空间的活动区域,而高楼层的班级则可以规划下棋区、小型游戏区等。
为了保障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的每个游戏区域都设置了安全员,提醒大家文明有序地参与游戏。班级的同学根据兴趣爱好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间活动。该校校长卢永俊说:“值周值日老师也会巡视整个校园,做好课间文明活动的引导与提醒,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安全地活动。”
除了开展下棋、跳绳、打乒乓球等传统游戏活动,该校还在积极开发与学科相融合的更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鼓励老师们通过先“找”——找到与自己学科相融合的游戏,再“创”——和学生一起设计、创新富有特色的趣味游戏,丰富课间生活。
对于入选精品项目的设计者,学校还将进行贡献值的奖励。据校教导处负责人王新介绍,学校还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金点子”热门活动的征集,让孩子们拥有更有趣、更充实的课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