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中医药 惠民“谋健康” 市中医院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 2025年02月19日  

  □记者 张奥琳

  本报讯 17日,在市中医院本部门诊二楼的中医心质大健康中心,医生正在接诊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据家属介绍,患者情绪反差非常大,此前一直在服用西药,但效果欠佳,所以特地来该中心问诊,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中医心质大健康中心于去年6月揭牌开诊,可以理解成中医版的心理咨询室,在这里,医生除了聊天,还会辅以中药调理。这是基于中医心质学体系建立的国内外首家心质大健康基地,主要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李良松教授提出的中医心质学理论框架并经过临床验证,可切实解决当下人们面临的身、心、灵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门诊量4000余人次,开展公益讲座42次,惠及12000余人次。

  设立中医心质大健康中心,是市中医院立足中医药特色,从“治疾病 ”转向“谋健康”的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市中医院围绕“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目标,坚持“一科一品质,一科一标杆”,不断加强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建设,目前已形成脱发门诊、面瘫门诊等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专病门诊,挖掘经典名方验方推出了惠民好药,不断促进中医药特色疗法项目走深走实。

  要想中医药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早在2017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就将市中医院确定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单位。市中医院作为适宜技术转化转移、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了由市中医院主导,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市、县(市、区)单位共同参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2017年至2019年建设周期内,市中医院共推广48项技术,推广平均覆盖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乡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9.1%,村卫生室85.5%。

  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将继续以“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农村礼堂、进校园,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专家和护理人员义诊等活动,将中医药服务送到更多群众身边,进一步提升居民中医药素养,真正让中医药服务走进基层,提高中医“未病先防”的自我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知晓度。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积极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群众生活,通过建立基层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药人才下沉、中药免费代煎配送等途径,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中医药服务。目前,我市已建立完善了“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打造了一批省内先进、区域领先的医学重点专科,并通过名中医“传帮带”的形式,培养新一代中医学术继承人和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