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帆
在虎鹿镇孙宅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二人将子女相继“上交”给国家,女儿孙筱璐开拓奋进,多次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儿子孙晓康积极进取,是一名优秀特种兵,姐弟俩用出色的表现立起了新时代青年官兵的好形象。
孙筱璐
孙晓康与家人的合影
孙筱璐今年30岁,2014年入伍,是一名陆军。当兵10年,她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挑战,不仅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多次获得表彰奖励,还考取了护士资格证医疗护理中级证书。“我爸爸总是遗憾自己没能参军,受他影响,我从小对军校充满憧憬、对军营充满向往,义无反顾报考了军校,算是为父亲圆梦,也为自己圆梦。”孙筱璐说,她永远记得去学校报到那天父母脸上的喜悦与自豪,笑容里满是对女儿未来的期许与骄傲。而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军校的日子里,孙筱璐从未忘记初心,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都会想起父母的期望。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实践中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进入军营后,虽然十分忙碌,但孙筱璐坚持每周和家人通一次电话,也会跟弟弟孙晓康分享在部队的生活点滴和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见到在军旅生活中英姿飒爽、勇往直前的姐姐,从小怀揣着逐梦军营、献身国防参军梦的孙晓康,更笃定了参军报国的信念,并在高三那年向父母表明了想当特种兵的意愿。母亲李妙英得知儿子的想法后有些犹豫,一方面担心儿子能否适应部队的艰苦环境,另一方面考虑到家里已经有一个孩子当兵,不舍得让另一个也去。“姐姐能吃苦,当弟弟的为什么不能?”在孙晓康的坚持下,父母最终同意他参军入伍。2021年征兵季,孙晓康第一时间报名,经过体检、政考、役前训练等层层考核选拔,他顺利入伍。
“妈妈,我一定要做一件让你骄傲的事情!”这是孙晓康入伍前对母亲的承诺。服兵役的两年时间里,孙晓康被分配到战略支援部队从事后勤工作,这与他心中的特种兵梦想有着不小的差距。然而,他没有丝毫抱怨和懈怠,选择了在平凡岗位上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同时,积极参加体能训练、钻研军事理论知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他从众多士兵中脱颖而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开启了军旅生涯的新篇章。
在军校的训练中,孙晓康经历了诸多挑战。攀登、伞降、体操等高危科目,对他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成长,有些恐高的他,一次次完成“千米高空跳伞”挑战;在格斗课上脚趾骨断了3根,他依旧珍惜每一次训练。“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凭借这股顽强意志,伤痛未能阻挡他投身训练的脚步,心中使命如磐,每一次坚持都让他离成为更优秀的战士更进一步。“在部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肯吃苦,就一定能行。”孙晓康说,姐姐是他追赶的目标,家人的鼓舞是他前进的动力。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孙晓康进步明显,不仅取得了军事体育考核“特三”级的好成绩,也变得愈发沉稳自信。
对于姐弟俩双参军的事,父亲孙伟强满脸洋溢着自豪和骄傲,话匣子一下子打开。“我们一直教育姐弟俩,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姐弟俩都很争气,主动报名参军,相继进了部队,我和爱人即使舍不得,但是心里都明白,国家和军队强大需要大批的有志青年参军,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地支持。”
姐弟俩虽然军种不同、岗位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铆足劲、加油干,保家卫国,不负青春。他们的故事,是我市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英雄辈出浓厚氛围的最好彰显,也是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