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居民韦先生在社区登记了失业,我们将他的现状和就业需求与市人才市场对接,现在韦先生已重新就业。”近日,在吴宁街道东街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蒋静芝登录“浙里就业创业”驾驶舱系统后台,查看社区居民近期的就业情况。在系统页面上,社区失业居民的就业需求一目了然,便于工作人员更好地提供就业帮扶。
“就业困难人员及残疾人员等重点群体是我们的主要就业帮扶对象。”蒋静芝介绍,东街社区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功能,建立实名制帮扶系统台账,采取推荐岗位、对接企业、跟踪回访等形式,多举措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2024年,东街社区共登记失业人员86人,已帮扶就业67人,帮扶就业率达77.91%;就业困难人员登记21人,帮扶就业人员21人,帮扶就业率达100%;离校未就业人员12人,实现就业10人,帮扶就业率达83.33%,另外2人考研升学。
“村社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通过建立村社公共就业服务站,优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通就业服务‘毛细血管’,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优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方面,我市积极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已建成80家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并设立多家省级、金华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公共就业服务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这些就业社区(村)和服务站点会定期举办各类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活动。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对接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居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