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翻阅2011年出版的《中国对联集成·东阳卷》,当读到卢宅还珠亭联“行道皆知,有子何如无子寿;不贪为宝,还珠正是得珠人”时,心有所感,摘取其上下联的前半句“行道皆知”“不贪为宝”,合成一体,完成了印面文字的布局设计和篆刻。
联句的背后,记载的是拾金不昧和知恩图报的故事:元末,东阳玉山李姓财主被人诬陷入狱,其在外求学的小儿子匆忙回家,将家产换成珠宝赶赴金华府为父伸冤。当他路过卢宅村东,时已黄昏,就坐到路边的树下歇脚,谁知这一坐他就睡着了,等他醒来,睡眼惺忪间急忙赶路,竟将随身携带的包裹给遗下了。
卢宅村民卢岘民早起提灯去看田水,发现了包裹,打开一看,全是珠宝,四顾无人,他就在原地等着,最终将包裹还给了失主。后来,李财主洗清了不白之冤而出狱。其小儿子考中进士做了官后多次来接卢岘民到自己的府上赡养,均被不图回报的卢岘民拒绝。为了答谢卢岘民,李进士在卢宅村东自己遗失珠宝的地方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还珠亭”,“行道皆知,有子何如无子寿;不贪为宝,还珠正是得珠人”,就是现在挂在亭内的一对抱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