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木作工坊:两代人与“巳蛇”共舞 2025年01月09日  

  瞳孔泛粉,通体呈现淡乳白的原木色,柔和灯光下,椴木特有的温润光泽与蛇形的灵动线条交相辉映,整体造型流畅而优雅。3日上午,走进胡先民艺术馆·观山木作工坊一隅,新诞生的蛇年文创木雕产品“巳蛇”被摆在精心布置的场景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胡劭华与母亲金环芳正忙着处理“巳蛇”新订单的筹备工作,印签、出生卡、保养卡……“前天发的小红书帖子突然火了,昨天在平台上收到了很多订单。”胡劭华笑着说道,这条发布了“巳蛇”文创的帖子让账号新增了700多个粉丝。线上平台的影响力,让胡劭华看到了传统工艺品与现代营销结合的巨大潜力。“我觉得这和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创新也有关系。”她说。

  “巳蛇”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对蛇的崇拜与智慧象征。在古代,蛇被视为神秘而富有智慧的生物,常常与吉祥、繁荣等寓意相联系,代表着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胡劭华表示,她在“巳蛇”制作过程中力求去繁从简,将蛇的代表性特征抽象化,保留形态最精炼的部分。

  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的小女儿,胡劭华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在“巳蛇”的创作中已经崭露头角。“设计图是姐姐画的,我负责让设计落地。”胡劭华提到,“巳蛇”是十二生肖睡梦系列的第二款产品,描绘生肖睡着的模样,所以它的初版样品是闭着眼睛的。“但其实蛇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它不会闭眼,最终改成了现在睁眼的版本。”

  “巳蛇”睁眼后却带来了新的问题,瞳孔的材质选择让胡劭华犯了难。她曾尝试过安装原本是给洋娃娃使用的模型眼珠,但人的瞳孔与蛇的瞳孔差异很大,模型的塑料材质也非常影响整体质感。“姐姐建议我尝试一下滴胶工艺,我反复调试了很多种不同的颜色,最后选择了淡粉色调。” 滴胶工艺使蛇眼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随着环境变化泛出不同光泽,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为作品增添了一抹神秘与灵动。

  制作一个“巳蛇”的工作周期至少要花费5天,鳞片雕刻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胡劭华表示,鳞片雕刻需要极高的精细度,一旦刻坏,就意味着整个作品报废,光是这一步导致的报废率就高达20%。谈及此处,金环芳有感而发:“按我们以前传统的雕刻方法,鳞片一般是雕得非常立体的。”而“巳蛇”却只是在蛇身表面浅浅雕出鳞片形状,整体依旧相对平滑。“这也是小女儿要求改变的,她想要那种既不能太夸张又要看得出是连片的感觉。”金环芳笑着说道。

  不止是鳞片方面,“巳蛇”的头部“骨骼感”雕刻、尾巴的动态表现等细节,无不加入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想法。胡先民表示,家族成员共同参与创作,让“巳蛇”的诞生成为两代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在传承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正如“巳蛇”被赋予的寓意一般,文创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