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思远 通讯员 卢珂
2023年冬天,哈尔滨在短视频平台“出圈”,直接带动冰雪旅游市场并引爆了“冰雪经济”,浙江不少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接住了这“泼天富贵”。又是一年冬来到,东北的“冰雪经济”还能催热东阳的生产线吗?连日来,记者赴江北街道、画水镇,了解相关企业生产情况。
元旦刚过,浙江赛诺威工贸有限公司的5万双冰刀鞋下了生产线,接下来就是包装产品,装车发货。据悉,这笔订单均来自黑龙江的两位老客户。
远在黑龙江的客户为何要千里迢迢来浙中小城采购冰刀鞋?公司负责人说,客户是往年参展时认识的,一位是当地的经销商,另一位是当地的国企。前者直接拿产品在黑龙江当地批发市场销售,后者则看中公司的技术产能,要求代工。
该负责人坦言,公司的销售重心一直放在海外,90%订单出口至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24年公司将国外主要市场调整至中东等地。为了抢滩国内“冰雪经济”市场,公司腾出部分产能主攻国内市场。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2024年预计增加1000多万元。
“之所以能抓住‘冰雪经济’机遇,我觉得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要多走出去参展。”该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不同款式冰刀鞋分别适用于冰球、冰舞、速滑等运动项目。除了冰刀不是自己生产,鞋身从设计、注塑、缝制等环节都是公司自己操刀。为此,每推出一款新鞋,公司就会申请外观专利,目前已有30多项专利。2024年,公司负责人去了俄罗斯、巴西、德国参展,国内展会例如广交会更是一个不落,目前正在香港参展。
随着冰雪装备市场火热,这个赛道挤进了不少竞争对手。公司负责人坦言,有客户借此压价,但都在横向比较材料、工艺后,选择了继续合作。
浙江盛琦手套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公司每年召开订货会,接洽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这两年来,公司的滑雪手套、魔术手套等产品畅销东三省。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行,带热了‘冰雪经济’,当年公司销售额增长了800多万元,而2024年又降了下来。”公司负责人陈晓东坦言,公司及时搭上了“冰雪经济”的快车,却因为众多竞争对手的涌入,面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手套本就是薄利多销的产品,盲目跟风者涌入,容易进入价格内卷,加上2024年冬天总体气温偏高,手套销量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对此,公司团队也在积极思考应对之策。首先是加大产品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紧抓流行趋势,在保暖的基础性能上,提升产品的时尚性、趣味性,使产品更被年轻群体青睐。当然,盛琦也做了新的规划,在做好手套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开辟新赛道。
东阳有多少企业从事冰雪装备制造?数据不得而知。但从东阳农商银行的一份授信名单可以得知,该行已给我市6家从事冰雪装备制造的企业授信2.067亿元、贷款1.277亿元。如东阳农商银行将浙江赛诺威工贸有限公司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帮助其引入新的半自动PU生产线,实现质量、产量“双提升”。2025年,该行计划投放3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此外,记者发现,“冰雪经济”给东阳不少制造业企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这条赛道并非一路坦途。都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企业也需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多元的市场布局,方能立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