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大妙一家在剪糖
董海民在打糖
□记者 朱凯迪 通讯员 李玉洁
本报讯 连日来,随着气温降低,横店镇烈光坞村的麦芽糖制作却进入了火热期。又到了一年制糖时节,几户村民结束了农忙,开始干起老手艺。每年农历十月初到次年三月中旬,烈光坞的空气总是弥漫着香甜气息。
说起麦芽糖,相信是不少东阳人自儿时起就存在的甜蜜记忆。别看一块小小麦芽糖,花的功夫可不少。浸糯米、蒸糯米饭、放麦芽与糯米饭一起发酵、挤糖水、煮糖汁、打糖、剪糖……一整套下来,需要一天时间,这还得两人合作。
今年61岁的董海民与妻子董巧巧已是该村做糖最年轻的农户了,因为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又赚不了多少钱,村里依旧坚持每年冬天做糖的人家只剩四五户,飘散在空气中的甜甜香气也成了对古老工艺的一种守护。
“我71岁,我老伴67岁了,只要还有人想吃,我们就会继续做。”农户董大妙家还在做糖时,就陆续有人来订购,都是三桶五桶地带走,这批糖还没打好就已被抢购一空,“大家都说,这种纯手工打出来的麦芽糖,用料放心,是机器制作做不到的,这才是他们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