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楼瑶琳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一位“烧伤妈妈”的新闻,牵动无数网友的心。这位妈妈做饭时突遇煤气爆燃事故,第一时间忍痛保护宝宝。这种烧伤的剧痛,叶晓芳也曾经历过,而且程度更甚。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叶晓芳不懈奋斗,绝地求生,“凤凰涅槃”迎来木雕事业“第二春”。
11月29日下午,在位于东阳木雕小镇的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车间里,叶晓芳正在细细打磨一件牛腿上的松针。这件牛腿厚10多厘米,重20多公斤,其所属的古建之宏大可见一斑。虽然体量庞大,牛腿上的雕花却毫不含糊,一侧主体是人物,另一侧主体为花草,均造型生动、精雕细刻。雕刻这样一件牛腿,要耗费半个多月。
叶晓芳是六石街道里宝塘村人,她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短短数年,便以人物和花卉雕刻在业内出名。27岁时,她因一场大火,导致全身95%以上面积烧伤,其中60%为深三度烧伤,在床上躺了整整4个月,落下三级肢残。
因皮肤瘢痕增生,四肢活动受限,叶晓芳无法高抬手,只能站着打坯;手指不灵活,连掉落在地上的纸张也捡不起来,拾取雕刀只能用食指和中指。凭借顽强的毅力,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刻苦训练,慢慢恢复到原来的木雕技艺水平。
2016年,叶晓芳不惧挑战,从传统花板雕刻转型到古建行业,开启事业“第二春”。2017年,在承接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展示园区的木雕构建制作工程时,叶晓芳把这个项目当作展示自身木雕技艺、打响口碑的机会,不计成本、全力以赴。该项目一直持续到2020年才全部完工。每次客户到园区参观,在惊叹这座“古建博物馆”恢宏壮丽的景观时,也莫不为精工细作、美轮美奂的木雕构件所倾倒。
2022年,一位温州客户参观该展示园区后,当场联系叶晓芳,下了一笔10多万元的木雕构件订单。因对叶晓芳的技艺和服务十分满意,该客户去年又追加了100多万元的订单。
良好的口碑为叶晓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她带领团队,与我市及周边县市许多古建园林企业合作,传承发扬东阳木雕技艺,带动更多木雕技术工人创业就业。团队中,有的木雕匠人已跟随她十来年。凭借出色精湛的木雕技艺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她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浙江工匠、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八婺大金匠、金华十大女匠、金华市残疾人人才等10多项荣誉称号。
经历过困苦的叶晓芳,对身处困境的人感同身受,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作为金华市人大代表,去年,她募捐了10多万元,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今年,她又先后走访慰问六石街道20余名困难群众,并为六石街道“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送去米面粮油,力所能及地温暖他人,回报社会。
编者按: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先天残疾,有的因意外或疾病致残。虽然手握“差牌”,但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艰苦创业、追逐梦想,用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实现人生逆风翻盘。
□记者 楼瑶琳
3岁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四级肢体残疾。杜勇刚的人生刚刚开局,就抓到了一副“烂牌”。不甘平庸的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按父母为他设定的“套路”出牌,历经6次创业,屡败屡战。
杜勇刚出生于1971年,家住白云街道白殿小区。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右肢残疾,右手变形,抓物困难;右脚无力,走路不稳。生性不服输的他,从小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并考上了中专。
杜勇刚的父母早年经商,考虑到儿子的身体情况,总希望他能找份安稳工作,不必东奔西走。在父母的期待下,杜勇刚从卫校毕业后,就进入我市一乡镇卫生院,在挂号收费窗口工作。
然而,不安分的因子总是在他身体里跳动。“我不想这样按部就班,在一眼望到头的路上走完人生。我想去闯闯。”1989年,在跟随父母去义乌商贸城时,他听商户讲起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边境贸易生意好做,就留了心。经过多番打听、慎重考虑,在卫生院工作7个月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辞职,前往满洲里,租下一个1.5米长的摊位,经营日用百货、服装等产品。拗不过他的父母,只得帮衬他,帮忙从义乌采购货品。
在满洲里站稳脚跟后,他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从广东寻找高端运动服装系列货品。在满洲里,他一待就是13年,不仅积攒下可观的积蓄,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可爱的孩子。
后来,随着到满洲里做边境贸易的商户增多,竞争渐趋激烈,杜勇刚便回到东阳,办起了绣花厂。
然而,因为缺乏办厂经验,绣花厂勉强维持一年就歇业了。之后,他又先后在云南昆明、甘肃兰州、杭州、东阳等地,做过贸易、办过投资公司、开过餐饮店,均以失败告终。2019年是他创业的低谷。那年,他回东投资140多万元开起牛肉火锅店,没想到流年不利,遇上了疫情,生意惨淡,连连亏损。后来,在市残联的协调帮助下,商场方为其减免了部分租金,帮助其渡过难关。
2021年,杜勇刚重拾老本行,在白云街道办起服装加工厂。生产的产品从最初的衣裤,慢慢转型到现在的护膝,每年要开发40多个新款。抓住直播、短视频平台发展机遇,公司和直播、快手、抖音等平台的主播合作,实现了稳步发展。
在手握几百万元积蓄的时候,没有想过躺平;在创业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年过五旬,走过不少弯路的杜勇刚坦言,一路走来,自己交了不少“学费”,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未来还会坚持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记者 楼瑶琳
一辆房车、一个人、两条狗,在自在旅途中领略壮丽河山,在诗和远方中感受岁月静好。一年365天,王光辉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自驾游的路上。这样的人生着实令人艳羡。然而,生活潇洒的王光辉在20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曾跌入命运的谷底。
11月30日上午,阳光和煦。白云街道江南名邸小区附近、江滨南街北侧的一处停车场上,一辆高大的房车特别显眼。车内,王光辉一瘸一拐,用电热水壶泡开水,展开方桌,摆上坚果,热情地招呼记者落座。
这辆房车配置了洗衣机、微波炉、燃气灶、卡拉OK音响等电器,还有床铺、桌子等家具。一按开关,方桌顶上的天花板就会徐徐下降,成为第二张床铺。王光辉介绍,房车可储存10度电,方便熄火时用电;车顶有光伏发电板,在阳光好的时候,每天可发3度电。
“我是大难不死。劫后余生,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刚过六旬的王光辉年轻时供职于我市一机关单位。家境优渥的他在1996年就考取了摩托车驾照,闲暇时喜欢开着机车到处逛逛,十分拉风。1998年,他驾驶机车时不幸发生车祸,造成颅脑损伤,盆骨粉碎性骨折,昏迷了两天两夜,经全力抢救才闯过“鬼门关”。经过艰苦漫长的康复训练后,他虽然可以自主行走,但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无法使力。所幸,驾驶自动挡汽车只需用右腿,不影响他开车。
因为行动不便,他不到40岁就办理了病退手续,休养了6年,靠之前的积蓄和妻子的工资维持生活。其间,喜欢运动的他闲不住,积极参加坐式气排球运动,还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虽然我腿脚不便,但我还能做事,不能当个闲人。”2004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王光辉敏锐地感觉到二手车行业将会是朝阳产业,于是开启创业之路,经营二手车生意。第一年,他就赚到了价值两套商品房的钱。后来,随着二手车行业竞争渐趋激烈,他又转行办起了汽修店。得益于他对市场行情的精准预判以及优质服务,创业一路顺风顺水。
2015年,他在网上看到网友们驾驶房车到处旅游的故事,羡慕不已。“心动不如行动。”经过打听,他跑到江苏买了一辆房车,从此开启自驾之旅,在当年就跑遍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为了能安心自驾游,王光辉干脆把汽修店转让他人,自己则以入股的方式投资汽修店。
这些年来,他自驾去过天南地北,看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了分享自驾的经验和乐趣,他加入了浙江省房车露营分会、金华市车友会等多个组织,经常和车友们相约活动。到目的地后,大家在房车外支个帐篷,一起聚餐、K歌,乐趣无穷。去年4月份,东阳木雕小镇首届造物奇市举办期间,王光辉就组织车友们到木雕小镇参加金华市房车车友年会活动。100多辆房车浩浩荡荡驶进木雕小镇,安营扎寨3天,为造物奇市带来一大波人气,也提升了木雕小镇知名度。
2日,王光辉又驾车奔赴杭州桐庐,开启一段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