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满荣
本报讯 日前,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举行的“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礼”展览落下帷幕。来自浙江婺州区域的200余件(组)作品、近30个案例,在孔子博物馆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展览。“浙江美,榉溪好。榉溪孔氏有家庙;曲阜孔氏迁榉溪,子孙后代么姥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情项目传承人、东阳市曲艺协会主席吕强背着道情筒奔赴山东送非遗,由他创作的《曲阜孔氏迁榉溪》东阳道情,伴随着“嘭嘭”的渔鼓声,回响在孔子博物馆。
880余年前,孔子四十八代裔孙孔端躬从曲阜出发,随宋高宗南渡,最终定居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开启了婺州南孔传承发展的序幕。榉溪、曲阜、衢州这3个地方是全国仅有的3处“孔氏家庙”所在地,且这3处孔氏家庙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溪南孔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耕读传家文化、孝悌为本文化、祭孔礼仪文化和仁义诚信文化。2011年,榉溪南宗祭孔典礼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宣传我市的“三乡一城”文化,横店演出放映公司的员工背着道情筒,唱到了山东、上海、江西、江苏以及浙江的各县市。
道情声声传佳话。东阳道情,大都取材于民间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采用东阳方言演唱,贴近群众。曾经由盲人为讨生活在各地游唱的民间曲艺,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之下,道情艺人从寥寥无几发展至今,已壮大为上百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