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绽放荷花灯光彩 李宅初中非遗传承助力五育融合 2024年11月19日  

  □文/图 记  者 张  耀 

  通讯员 胡侃杰 申屠珺

  13日,在李宅初中的劳动教室里,该校荷花灯社团成员正在老师带领下,专心致志地学做李宅荷花灯。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华市乡村工匠、李宅荷花灯灯会会长李燕飞。

  五育融合,花灯映照青松少年

  仙女散花、村姑打麻糍、金鼠送财、鲤鱼报喜……在该校荷花灯展示室内,摆放着李宅花灯的各个作品。除了这些会发光、能转动的大型荷花灯作品外,墙壁上、天花板上挂满了学生独立完成的小型荷花灯。

  多年来,荷花灯对李宅初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荷花灯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彰显了“持久不懈方能成灯”的匠心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全校师生的心中,体现于他们的行动上。

  据悉,该校以“松润”校园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设计了松润课程文化体系,通过松品德育课程、松慧智育课程、松姿体育课程、松韵美育课程以及松行劳育课程促进五育并举,培养求真、善学、刚健、尚美、勤勉的青松少年。

  作为松行劳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校荷花灯社团通过对荷花灯历史的了解,初级荷花灯的制作到高级荷花灯的进阶,让荷花灯的传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创新发展。

  同时,学校还利用荷花灯开展项目化学习,从最基础的介绍荷花灯的语文课,到测量荷花灯角度的数学课;从设计造型颜色的美术课,到串联并联电路的科学课,荷花灯在李宅初中实现了传承与创新兼顾发展。

  “李宅荷花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验、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李宅初中校长楼敏杰表示,学校将以松润校园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荷花灯社团的内涵和品质,深挖荷花灯社团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非遗入校,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在李宅初中,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制作荷花灯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这得益于李燕飞积极投身于李宅荷花灯的非遗传承工作。每周三下午,他都准点来到李宅初中,教授学生制作荷花灯。

  李宅荷花灯最早发源于明朝。经过近500年的发展演变,如今的荷花灯以荷花为主题,以民间传说为基调,以农村生活为背景,与李宅古民居相互映衬,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2015年,李宅初中就邀请李燕飞到学校为师生开展李宅荷花灯制作技艺培训。近10年来,李宅荷花灯灯会和学校紧密相依,助力荷花灯代代传承。

  每逢李宅荷花灯灯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红领巾志愿者活动,为游客介绍荷花灯,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成长,厚植家国情怀。

  青春接力,非遗传承“一路生花”

  在荷花灯社团课上,李燕飞手把手地传授荷花灯的制作技艺。课程从精心选材开始,通过剖篾、制作荷花灯骨架、糊纸、画墨着色及最后的组装等流程,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工匠精神。

  在李燕飞耐心教导下,学生们的手艺日益精湛,眼神专注而认真。一堂课下来,一盏盏精美的荷花灯便呈现在眼前。

  “这是我学习制作花灯的第二年,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习高级荷花灯的制作了,荷花灯展列室里还有我的作品呢。”该校八(3)班学生李滢馨自豪地说。

  “看到学生们喜欢荷花灯制作,我感到非常欣慰。”李燕飞说:“希望通过与学校合作,让更多学生了解和传承李宅特色传统文化,通过制作荷花灯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

  “每周三下午的荷花灯社团课程,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该校荷花灯社团指导老师朱志芳表示,学校本着保护、传承、弘扬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家乡传统文化,让他们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宣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