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蓉霜
随着天气转凉,许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开始上升,尤其是清晨测量数据往往比夏季更高。气温下降为什么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该如何“控压”?对此,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心内科主任王军伟作简要解答。
问:为什么秋天易血压波动?
答:气候因素。温差变化会刺激血管,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从而增加心脏泵血的阻力,导致血压升高。且秋季气候相对干燥,人体易丢失水分。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流阻力,使血压升高。生活习惯因素。天气转凉,食欲增加,若摄入过多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体内的血容量和血液黏稠度,导致血压升高。另外,随着天气转凉,人们可能减少户外活动,缺乏运动不仅易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影响血管弹性,使血管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血压升高。生理机制变化。气温下降,人体为了应对寒冷刺激,交感神经会变得更兴奋。而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生理反应,从而提高心脏泵血的阻力和血压水平。
问:秋季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压?
答:注意保暖和保持作息规律。秋季早晨气温较低,起床时应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可以避免因急速起床导致血管受寒气刺激而快速收缩,使血压升高。饮食要低盐、低脂,均衡营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量运动,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晨练,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是晚饭后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和遵医嘱用药。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