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过度恐慌 又不能任其发展 科学防治,颈动脉斑块可控制可缩小 2024年10月30日  

  □通讯员 赵菁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颈动脉斑块,见此结果,有的人会焦虑不安,有的人则无动于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0%,60岁以上的人群动脉斑块检出率接近90%。在此,就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预防作详细科普。

  简单地说,颈动脉斑块就是脂质、钙类等成分在颈动脉血管内膜下沉积所形成的局部隆起。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用久了的水管里会出现水垢一样,是血管老化的自然现象。虽说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功能逐渐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但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加快斑块的生成。

  如不健康饮食,喜食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导致各种脂质以及其他物质在血管壁越积越多,最终形成斑块;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人群血管壁受到更多的压力和损伤,更易形成斑块;长期抽烟、喝酒,不仅改变体内脂质代谢,还能影响血压和造成血管壁损伤,同时吸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关联,会大大增加卒中、心梗风险;久坐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长期睡眠不足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另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也须警惕。

  筛查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方法是颈动脉超声检查,建议以下人群均应做检查:年龄超过40岁,吸烟、饮酒、久坐少动、肥胖等人群;“三高”人群及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过性眩晕、黑矇、肢体麻木无力的人群;既往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的人群。

  尽管颈动脉斑块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大多数人都无症状,往往是体检查颈动脉彩超时被偶然发现。颈动脉是连接心脏与大脑最重要的血管,是心脏向大脑供血的主干道。如果颈动脉有斑块形成,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脑卒中。如果发现家中老人经常犯迷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刚过一会儿就睡着了;常常失眠,记性也大不如前;眼前经常有一阵阵发黑头晕……要警惕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

  预防颈动脉斑块,广大市民可针对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如下: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热量摄入,注意营养均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类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增加运动,避免久坐,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保持心态平衡,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脂、血糖、血压、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便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于颈动脉斑块,应当正确对待,既不能过度恐慌,又不能任其发展。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的临床目标不是让斑块完全消失,而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使斑块缩小或不进展,使不稳定的“软斑”变为相对稳定的“硬斑”,不发生斑块破裂,从而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通过科学的诊断和评估、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保护我们的血管健康。